体检双眼屈光不正是什么意思
屈光不正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检查矫正方法。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物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多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受年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影响;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力过弱有关,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散光则是眼球不同子午线屈光力不同所致。儿童、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格外关注视力情况。检查方法有视力检查、验光等,矫正方法包括佩戴眼镜和手术矫正,发现屈光不正应及时就医并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一、屈光不正的定义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类型。
二、近视
1.含义: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者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性近视)等原因导致。
2.症状表现:患者看远处物体模糊,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可能会随着身体发育和用眼习惯的影响而逐渐加深。
3.年龄影响:青少年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且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是近视的高发人群。儿童时期如果过早接触电子设备、用眼姿势不正确等,更容易发生近视。而成年人近视度数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过度用眼、从事近距离工作,度数也可能有小幅度变化。
4.性别差异: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表明近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对近视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一些女性可能更热衷于阅读、化妆等近距离用眼活动,而男性可能更多参与户外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近视的发生率。
5.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缺乏户外活动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户外活动可以让眼睛接触更多的自然光线,有助于控制近视的发展。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如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促使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6.病史影响: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
三、远视
1.含义: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可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轴性远视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短,屈光性远视则是由于角膜、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弱引起。
2.症状表现:轻度远视患者在年轻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眼睛的调节作用来代偿。但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视疲劳、看近处物体模糊等症状。高度远视患者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可能不清楚。
3.年龄影响:儿童时期,由于眼球发育尚未完全,轻度远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成年人的远视度数相对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能力下降,远视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4.性别差异:和近视一样,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远视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不过不同性别的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可能会影响远视的症状表现。例如,女性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远视度数改变。
5.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同样会加重远视患者的视疲劳症状。缺乏适度的用眼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会逐渐下降,不利于远视的改善。而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远眺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对远视患者有一定益处。
6.病史影响:有远视家族史的人,患远视的风险会增加。此外,一些眼部疾病,如先天性小眼球等,也可能导致远视。
四、散光
1.含义: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前后两条焦线。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一致引起。
2.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重影、视疲劳等症状。散光度数较高时,还可能导致头痛、眼胀等不适。
3.年龄影响:散光一般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存在,且度数相对稳定,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散光度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一定变化。老年人由于晶状体老化等原因,散光度数可能会有所增加。
4.性别差异:目前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性别的用眼习惯和眼部护理方式可能会对散光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女性化妆时如果不小心将化妆品进入眼睛,可能会刺激角膜,影响角膜的曲率,从而加重散光。
5.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经常歪头、眯眼等,可能会导致眼球各子午线受力不均,加重散光。眼部外伤、手术等也可能改变角膜的形态,引起散光或使散光度数增加。
6.病史影响:某些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圆锥角膜等,可能会导致散光度数明显增加。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也可能出现散光等屈光问题。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果孩子有屈光不正,要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避免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
2.青少年: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遵循“一拳一尺一寸”原则。增加户外活动,放松眼睛。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可以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
3.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视力,出现暂时的屈光不正。如果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不要自行购买眼镜,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4.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屈光不正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
六、屈光不正的检查和矫正
1.检查方法: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视力检查、验光、散瞳验光、眼底检查等。视力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验光则可以准确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散瞳验光可以去除眼睛的调节因素,更准确地检测出真实的屈光状态,尤其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2.矫正方法:
佩戴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框架眼镜佩戴方便、安全,适合大多数人群。隐形眼镜分为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可以提供更好的视觉质量,但佩戴和护理要求较高。
手术矫正:适用于年满18岁、近视度数稳定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眼内屈光手术则是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但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和适应证,需要患者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选择。
体检发现双眼屈光不正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屈光不正的类型和度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保护好眼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