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指两眼屈光状态有差异,球镜等度数差达一定值,分为多种类型,成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对视觉功能和眼部健康有影响,诊断通过视力、验光、眼位检查等,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存在差异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两眼的球镜度数相差≥1.00D,柱镜度数相差≥0.50D。
一、屈光参差的类型
球镜性屈光参差:主要是指两眼球镜度数不同导致的屈光参差。例如一只眼为+2.00D,另一只眼为+3.00D,两者球镜度数相差1.00D及以上。
柱镜性屈光参差:是由于两眼柱镜度数不同引起的。比如一只眼柱镜度数为+1.00D,另一只眼柱镜度数为+1.50D,柱镜度数相差达到0.50D及以上。
混合性屈光参差:同时存在球镜和柱镜度数的差异。
二、屈光参差的成因
先天性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部的结构发育不均衡可能导致屈光参差。例如,胚胎时期眼球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使得两眼的屈光状态从出生时就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在胚胎发育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是先天性屈光参差的主要成因。从生活方式角度,先天性因素与生活方式无直接关联。有相关病史的胎儿,如母亲在孕期有某些特殊疾病或接触了不良环境因素等,可能增加胎儿出现先天性屈光参差的风险。
后天性因素
眼部疾病:一些眼部疾病会影响屈光状态从而导致屈光参差。例如,单侧的角膜病变,如角膜瘢痕,会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使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白内障患者,患病眼的晶状体混浊,屈光指数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屈光参差。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眼部疾病导致屈光参差,儿童时期如果发生角膜炎等疾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就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及屈光状态。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内分泌等发生变化,可能对眼部组织的代谢等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证据显示其对后天性屈光参差的影响并非主导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用眼过度、用眼姿势不正确等,可能加重已有的眼部疾病,间接导致屈光参差加重,但并非直接成因。有眼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屈光参差的风险相对较高。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眼球顿挫伤等,可能破坏眼球的正常结构,影响屈光状态,导致两眼屈光不同。任何年龄都可能因外伤导致屈光参差,男性和女性在外伤风险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不恰当的生活或工作中的外伤风险行为,如进行高风险运动时不注意防护等,会增加外伤导致屈光参差的可能性。有眼部外伤病史的人,需要密切关注屈光状态的变化。
三、屈光参差的影响
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单眼抑制: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大脑可能会选择抑制屈光不正较严重眼的成像,从而导致该眼的视觉发育受到影响,出现视力下降等问题。儿童时期如果发生单眼抑制,会严重影响其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可能导致立体视等高级视觉功能丧失。不同性别在单眼抑制的发生概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儿童时期的视觉发育特点使得儿童更易受单眼抑制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屈光参差情况。不良的用眼生活方式会加重单眼抑制的发展。有屈光参差病史且未得到良好矫正的儿童,发生单眼抑制的风险较高。
融像困难:两眼屈光状态不同,会使大脑融合两个不同清晰度、不同度数的物像变得困难,影响双眼单视功能。对于成年人来说,融像困难可能会导致视疲劳、阅读困难等问题。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调节功能,从而加重融像困难的程度。长期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融像困难。有屈光参差且存在融像困难的人群,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等干预措施。
对眼部健康的影响
斜视:为了克服屈光参差带来的视觉不平衡,双眼可能会出现斜视,尤其是儿童时期,长期的屈光参差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儿童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进一步影响视觉功能的发育。不同性别儿童在斜视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的眼部发育特点使得屈光参差更易引发斜视。不良的用眼习惯等生活方式会增加儿童斜视的发生风险。有屈光参差病史的儿童,需定期检查眼部情况,预防斜视的发生。
弱视:屈光参差较严重时,会导致患眼长期得不到清晰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弱视。儿童弱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其未来的视力及视觉功能。女性在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对儿童弱视的发现和干预可能会因为身体状态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要关注儿童自身的屈光参差情况。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增加弱视的发生风险。有屈光参差的儿童是弱视的高危人群,需要早期筛查和干预。
四、屈光参差的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双眼的视力,了解两眼视力的差异情况。儿童由于配合度的问题,可能需要采用更适合儿童的视力检查方法,如卡通视力表等。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年龄标准来判断视力是否正常以及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程度。
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让患者通过主观感受来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包括综合验光仪验光等方法。对于成年人可以较准确地进行主观验光,但儿童可能需要在合适的镇静等辅助下进行主观验光。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进行验光检查时,要考虑身体状态对检查结果的可能影响,但验光本身主要依据眼部屈光状态。
客观验光:如电脑验光等,快速获取眼部的屈光度数。客观验光可以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但还需要结合主观验光等进一步确定准确的屈光度数。有屈光参差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详细的验光检查来明确屈光状态。
眼位检查:通过遮盖-去遮盖试验等方法检查眼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斜视以及斜视的类型等,了解屈光参差与眼位异常的关系。儿童眼位检查需要更耐心和合适的方法,因为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眼位正常范围不同,屈光参差可能导致眼位异常,通过眼位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屈光参差相关的眼部问题。
五、屈光参差的矫正方法
框架眼镜矫正: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两眼的屈光度数差异,定制合适的框架眼镜。需要准确测量屈光度数,然后进行眼镜的配制。儿童佩戴框架眼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质和款式,确保佩戴舒适且不影响眼部发育。女性在孕期如果需要佩戴框架眼镜矫正屈光参差,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眼镜材质等。不良的佩戴习惯等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框架眼镜的矫正效果,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护理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矫正
软镜:相对比较舒适,适合大多数人群。但需要注意清洁和护理,避免眼部感染等问题。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的家长监督和定期检查,因为儿童的眼部卫生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佩戴角膜接触镜时,要更加注意眼部的卫生护理,因为身体抵抗力等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硬镜(RGP):矫正屈光参差的效果可能更好,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度屈光参差的患者。但佩戴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不同年龄人群佩戴角膜接触镜都需要注意眼部的健康状况,有眼部疾病等情况的人群可能不适合佩戴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
屈光手术矫正
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于成年且屈光状态稳定的患者。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从而矫正屈光参差。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不同性别在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术前检查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眼部及全身情况。有眼部疾病病史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考虑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屈光参差。
ICL手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一些高度屈光参差且不适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需要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矫正屈光参差。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包括眼部结构、全身健康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