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发。约90%由结石梗阻胆囊管致胆汁淤积、胆囊壁血运障碍引发炎症,肥胖、妊娠、高脂饮食人群易患,非结石性梗阻如寄生虫、狭窄等少见;细菌感染包括继发感染(胆囊管梗阻后胆汁淤积致细菌滋生,常见致病菌及血行、邻近器官感染途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风险高)和较少见的原发性感染。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梗阻:约90%的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被结石阻塞引起。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可由胆囊内逐渐形成并移动至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在胆囊内,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壁血运障碍,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肥胖、妊娠、高脂饮食等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肥胖人群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胆固醇结石形成风险较高;妊娠期间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胆汁成分和胆囊排空;长期高脂饮食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促进结石形成。
2.非结石性梗阻:如寄生虫(如蛔虫)、狭窄等原因导致胆囊管梗阻,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引起急性胆囊炎。蛔虫进入胆囊管可阻塞管腔,引发胆囊的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相对更易出现。
二、细菌感染
1.继发感染: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胆汁淤积,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邻近器官感染蔓延等途径进入胆囊引发感染。例如,当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囊;邻近的胃肠道感染也可能蔓延至胆囊引起炎症。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发生细菌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也较易发生细菌感染相关的胆囊炎症。
2.原发性感染:较少见,多为胆囊本身的细菌感染起始,可能与胆囊的局部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