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斜颈有外观表现如出生后颈部出现梭形肿块、头部倾斜,面部发育相关表现如颜面部不对称、眼耳位置异常,颈部活动受限表现如颈部转动困难,需尽早发现并干预,家长要密切观察,及时带患儿就诊,护理时动作轻柔
一、外观表现
1.颈部肿块:多在出生后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呈梭形,大小不等,一般在2-4周时较为明显,肿块无压痛,可随胸锁乳突肌移动,这是小儿先天性斜颈较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因胸锁乳突肌内血肿机化、挛缩所致。
2.头部倾斜:患儿头部常向患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例如出生后不久家长就可能发现孩子头部不能摆正,总是偏向一侧,这种倾斜会随着生长逐渐明显,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因长期头部倾斜出现面部不对称等表现,这是由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牵拉头部导致的姿势异常。
二、面部发育相关表现
1.颜面部不对称: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颜面部不对称,患侧面部短而扁,健侧面部长而圆。这是因为头部长期向患侧倾斜,影响了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一般在1岁以后较为明显,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患儿的容貌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2.眼耳位置异常:患侧眼睛位置相对健侧偏低,双侧耳朵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患侧耳朵较健侧位置略低。这是由于头部倾斜导致的整体面部结构改变所引起的,是先天性斜颈在面部发育方面的相关表现,与头部长期处于异常姿势有关。
三、颈部活动受限表现
1.颈部转动困难:患儿颈部向患侧转动受限,向健侧转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例如在给患儿转动头部进行护理操作时,会明显感觉到颈部活动不灵活,这是胸锁乳突肌挛缩直接导致颈部活动受限的表现,挛缩的肌肉限制了颈部正常的转动范围。
特殊人群(小儿)温馨提示
小儿先天性斜颈患儿应尽早发现并干预,因为年龄较小的患儿肌肉挛缩程度相对较轻,通过早期的非药物干预如按摩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颈部情况,若发现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患儿到儿科或小儿骨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面部不对称等严重后果,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患儿颈部,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