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占大部分,因血管狭窄、闭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出血性包括脑出血等,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致血管破裂。脑卒中起病急、变化快,不及时救治有严重后遗症,不同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有基础病史等人群需控压、健康生活以降风险,老年人、女性等要关注脑血管健康及相关管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大部分,主要是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其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还包括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颤动时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至脑部血管造成阻塞)、小动脉闭塞等。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液流动受阻,就像水管内壁长满水垢导致水流不畅一样,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有血栓形成完全堵塞时,相应脑组织就会因缺血发生坏死。
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以脑出血为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脆弱的血管就可能破裂,血液在脑内积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
脑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不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规律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更要密切关注脑血管健康状况;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相关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