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可从外观表现、甲床变化、真菌检查及相关病史和生活方式因素来判断,外观有变色、增厚、变脆易碎、甲分离等表现,甲床可能有炎症反应和生长紊乱,真菌检查可通过镜检和培养,有手足癣病史、长期潮湿环境、老年人、儿童、穿不透气鞋子的女性等易患灰指甲。
一、外观表现
灰指甲在外观上通常有多种表现。指甲可能会变色,比如原本透明的指甲变为灰白色、黄色等。还可能出现指甲增厚的情况,正常指甲厚度适中,而灰指甲患者的指甲会明显增厚,质地变得较为坚硬。另外,指甲可能会变脆易碎,表面不再光滑平整,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有的还会有甲分离的情况,即指甲与甲床逐渐分离。不同类型的灰指甲外观表现略有差异,例如远端侧位甲下型灰指甲,往往从指甲的远端开始发病,逐渐向侧缘及甲下蔓延;白色浅表型灰指甲则主要表现为指甲表面有白色的斑块。
二、甲床变化
观察甲床也是判断灰指甲的重要方面。灰指甲患者的甲床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甲床周围可能会有炎症反应,表现为甲床附近皮肤发红、肿胀,有的还可能有疼痛的感觉。而且,由于真菌的侵袭,甲床与指甲的连接会受到破坏,导致指甲的生长出现紊乱,不再像正常指甲那样规则生长。
三、真菌检查
1.镜检:可以取病甲的碎屑进行镜检,在显微镜下如果能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就提示可能患有灰指甲。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是否存在致病真菌。
2.培养:将病甲碎屑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果能培养出致病真菌,就能明确诊断。培养法相对镜检来说更能确定具体是哪种真菌引起的灰指甲,但耗时相对较长。
四、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因素
有手足癣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灰指甲,因为手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可能会蔓延到指甲部位导致灰指甲。另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比如经常接触水的职业,如厨师、洗衣工等,由于指甲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患灰指甲的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指甲的抵抗力减弱,也更容易受到真菌侵袭引发灰指甲;儿童如果有手足癣没有及时治疗,也可能累及指甲导致灰指甲,在护理儿童灰指甲时要更加注重局部清洁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女性如果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会使脚部环境潮湿闷热,增加真菌滋生的机会,从而增加患灰指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