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睡眠瘫痪
睡眠瘫痪是睡眠障碍,发生于睡眠周期转换时,机制与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松弛机制失调有关,青少年等易高发,与生活方式、特殊人群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睡眠觉醒时身体不能动等,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特殊人群积极治基础病来应对与预防。
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生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肌肉松弛机制失调有关。在正常的快速眼动睡眠期,人体的骨骼肌会处于麻痹状态,以防止梦境中的动作真实发生而导致受伤。而睡眠瘫痪时,这种肌肉松弛机制出现异常,当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和清醒状态之间过渡时,意识已经清醒,但肌肉仍处于麻痹状态,从而出现身体无法活动、不能言语的情况,部分人还可能伴有幻觉等表现。
高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相对更易发生睡眠瘫痪,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快速眼动睡眠周期较为活跃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15-25岁人群睡眠瘫痪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倒时差等情况会增加睡眠瘫痪的发生风险。比如经常熬夜、频繁更换时区的人群,其睡眠周期容易紊乱,进而诱发睡眠瘫痪。此外,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与睡眠瘫痪的发生相关,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身体和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睡眠相关的异常情况。
特殊人群风险:对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疾病的人群,发生睡眠瘫痪的概率可能更高。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干扰正常的睡眠结构和周期,影响快速眼动睡眠期与清醒期的过渡。
临床表现
典型的睡眠瘫痪表现为在睡眠觉醒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通常数秒至数分钟)身体不能活动、不能发声,但意识清楚的状态。同时,部分人可能会伴有幻觉,如看到模糊的人影、听到奇怪的声音等,这种幻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恐惧情绪。
应对与预防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倒时差。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
缓解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等,来释放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改善睡眠质量,从而降低睡眠瘫痪的发生风险。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通过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改善睡眠时的通气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