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目的、液体选择)、抑制胰液分泌(抑酸药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抗感染治疗(指征、特殊人群)、营养支持(早期肠外营养、后期过渡肠内营养)、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伴胆道梗阻等的适应证)、手术治疗(出现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适应证,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一、一般治疗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需更细致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老年患者要尤其关注心、肺、肾功能的变化。
2.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胀。儿童患者要注意胃肠减压管的固定和通畅情况,老年患者需考虑其胃肠功能及耐受情况。
二、液体复苏
1.目的: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体重、脱水程度等计算补液量,儿童要按体重精确计算补液,老年患者需兼顾心功能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2.液体选择:一般先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等,必要时补充胶体液,如白蛋白等。
三、抑制胰液分泌
1.抑酸药物: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的患者需综合考虑用药对胃部的影响。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液分泌。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体重调整剂量,老年患者需关注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四、抗感染治疗
1.指征:有感染证据时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可能涉及的病原体选择合适抗生素,如怀疑肠道细菌移位引起感染可选用针对肠道菌群的抗生素。
2.特殊人群:儿童抗感染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老年患者要注意肝肾功能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合理选择抗生素并调整剂量。
五、营养支持
1.早期:一般先采用肠外营养,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配比,老年患者需考虑其消化功能及基础疾病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2.后期:肠道功能恢复后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如经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要素饮食等。
六、内镜治疗
1.适应证:胆源性胰腺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有胆道梗阻或感染时可考虑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内镜治疗的风险和收益,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
七、手术治疗
1.适应证:如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充分评估;老年患者手术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