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
子宫内膜相关检查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含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含B超检查、MRI检查)。诊断性刮宫适用广泛,分段诊刮利于明确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宫腔镜可直视下观察并活检;B超可初步筛查,MRI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等有重要意义,不同情况需考虑不同年龄及基础病等因素。
一、子宫内膜活检
1.诊断性刮宫(D&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不同年龄、月经状况的女性都可适用,通过该操作获取的组织能明确是否存在癌细胞及病变程度等情况。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可直接进行诊断性刮宫,其能直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样本,为后续病理诊断提供依据。但对于绝经后女性,操作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刮宫导致子宫损伤等情况。
2.分段诊刮:是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刮取宫腔内组织,还能刮取宫颈管组织,从而明确癌灶是否累及宫颈管。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分段诊刮能更全面地了解子宫及宫颈的病变情况。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在控制好基础病情的情况下进行分段诊刮,以降低手术风险。
二、宫腔镜检查
1.直视下观察: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的形态、部位等情况,还能在直视下选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其他检查怀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宫腔镜检查能更直观地看到宫腔内的情况。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宫腔镜检查时,操作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要尽量减少对子宫腔的损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需评估其心功能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宫腔镜检查,以确保患者安全。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经阴道B超可较清晰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情况,对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筛查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范围不同,通过B超检查可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增厚等情况。对于肥胖女性,经腹部B超可能图像显示不如经阴道B超清晰,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B超检查方式。对于有子宫肌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B超检查还能同时了解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等情况。
2.MRI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否累及宫颈间质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其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操作安排,对于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要注意对比剂的使用禁忌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