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惊厥有全身性和局部性等症状表现,婴儿期和幼儿期有不同特点,伴随发烧等表现,由体温、遗传、感染等因素引发,紧急处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时间、及时就医,有病史家庭要提前准备并监测体温防惊厥,低龄儿童护理要更轻柔迅速。
全身性惊厥:最为常见,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可短至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例如,宝宝可能在发烧时,身体突然僵硬,四肢抽动,同时面色可能发白或发紫。
局部性惊厥:相对少见,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如仅一侧的肢体抽搐等,但也可能会很快扩展为全身性惊厥。
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婴儿期:婴儿发烧惊厥时,抽搐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可能只是轻微的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等,由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烧惊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更容易反复。
幼儿期:幼儿发烧惊厥时全身性抽搐的表现相对更明显,这与幼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以及体温变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
伴随症状
发烧表现:惊厥往往是在发烧的过程中发生,体温通常可高达38.5℃以上,尤其是体温快速上升阶段更容易出现惊厥。
其他表现: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这是因为惊厥时身体的代谢增加,氧气需求增多,而呼吸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的。
引发原因及相关因素
体温因素:主要是由于宝宝体温急剧升高,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一般认为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差有关,当体温快速上升时,更容易诱发惊厥。
遗传因素:部分宝宝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如有家族中有热惊厥病史的宝宝,发生发烧惊厥的风险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感染引起身体发热,进而诱发惊厥,如病毒性感冒、细菌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宝宝发烧惊厥。
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记录惊厥时间:要记录惊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情况,以便就医时提供准确信息。
及时就医:一旦宝宝发生发烧惊厥,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对于有过发烧惊厥病史的宝宝家庭,应提前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如家中常备压舌板等(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损伤宝宝),并在宝宝发烧时密切监测体温,一旦体温上升较快,可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防止体温急剧升高诱发惊厥。特别要注意低龄儿童在发烧惊厥时的护理,因为低龄儿童各方面机能相对更脆弱,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轻柔、迅速,确保宝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