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症状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等,持续数小时至2-3天,伴恶心等症状;继发性痛经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月经开始后加重,持续时间长,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伴原发疾病相关症状,痛经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中,长期久坐等生活方式、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会影响痛经,需关注特殊人群痛经情况。
一、原发性痛经
疼痛时间与部位:多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随后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不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有下腹部不适,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部分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时,下腹部疼痛较为明显,严重时可能蜷缩身体、面色苍白。
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恶心、呕吐可能较为严重,影响进食;腹泻是因为月经期间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头晕、乏力则与疼痛导致的身体不适、失血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青春期女性,在原发性痛经时伴随症状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青春期女性可能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相对更突出。
二、继发性痛经
疼痛特点: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月经开始后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较长,可延长至整个经期。与原发性痛经不同,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期间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导致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可能较原发性痛经更剧烈,且疼痛时间更长。
伴随症状:除了下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其他与原发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性交痛等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除了痛经外,还可能有子宫增大、月经失调等表现。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导致的继发性痛经,伴随症状有所不同,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性交痛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提示存在盆腔器质性病变。
不同性别方面,痛经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中。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痛经症状,因为运动少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过度节食导致体重过低的女性,由于体内脂肪含量过低,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痛经情况。病史方面,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继发性痛经的风险较高,因为手术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粘连等情况,从而引发痛经。对于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要注意关注其月经期间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痛经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建议;对于育龄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影响受孕,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