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有典型症状和其他表现,典型症状包括婴幼儿突然剧烈哭闹等腹痛、早期吐胃内容物等呕吐、发病6-12小时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其他表现有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及早期一般情况好、随病情进展出现精神萎靡等全身情况变化,症状因年龄等有差异,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一、典型症状
1.腹痛
对于婴幼儿(一般指2岁以下),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面色苍白,双腿向上蜷起,呈阵发性。这是因为肠套叠时,肠管发生套叠,肠管蠕动紊乱,引起腹部的剧烈疼痛。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用语言表达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若儿童近期有饮食结构改变等情况,可能增加肠套叠发生腹痛的风险。比如婴儿从单纯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转向添加辅食时,肠道对新食物的适应过程可能干扰肠道正常蠕动,引发肠套叠导致腹痛。
2.呕吐
早期呕吐多为胃内容物,随后可能含有胆汁,晚期可呕吐粪便样液体。这是由于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食物和消化液下行受阻,反流引起呕吐。婴幼儿肠套叠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年龄较大儿童呕吐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会随病情进展出现呕吐加重的情况。
病史方面,若儿童有过肠套叠病史,再次发生肠套叠时呕吐等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表现可能更急重。
3.血便
发病后6-12小时可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肠套叠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肠套叠导致肠壁血管受压,局部坏死出血,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果酱样便。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血便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观察。新生儿肠套叠时血便出现时间可能稍晚,且由于新生儿肠道功能等特点,血便外观可能与较大儿童有所不同,但本质是肠套叠引起的肠道出血表现。
二、其他表现
1.腹部包块
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表面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的包块,多位于右上腹季肋下,其次为脐周或右下腹部。婴幼儿腹部较柔软,更容易触摸到包块。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可能影响肠套叠时包块的触及,比如外力导致肠套叠位置改变,可能使包块位置不典型,增加诊断难度。
病史方面,有腹部手术史等情况的儿童,肠套叠发生时腹部包块表现可能因肠道解剖结构改变而不典型。
2.全身情况
早期患儿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若肠套叠不能及时复位,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休克等表现。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前囟凹陷等。对于小婴儿,由于其机体储备功能差,病情变化较快,若肠套叠时间较长,很快就会出现全身情况恶化。比如在炎热环境下,婴儿肠套叠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全身症状,因为其水分丢失后补充相对困难。
肠套叠的症状因患儿年龄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