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怎么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处理。一般治疗需休息并保证营养;抗结核化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用异烟肼等常用药;手术用于肠梗阻、肠穿孔等经内科无效或诊断难鉴别时;并发症中肠梗阻轻度可保守,无效或绞窄需手术,肠穿孔需立即手术并支持治疗,治疗中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及基础病史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营养支持: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需充分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这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女性患者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对营养有特殊需求,而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病情调整营养摄入比例。
二、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1.用药原则: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化疗原则。早期用药可使病变处于早期代谢活跃阶段,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联合用药能防止耐药菌产生,增强杀菌或抑菌效果;适量用药是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合适剂量,避免药物毒副作用;规律用药可保证血药浓度稳定,提高疗效;全程用药是指完成规定的疗程,以彻底消灭结核分枝杆菌,防止复发。
2.常用药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不同药物有其各自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例如儿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有肝病史患者使用肝毒性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等。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出现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无效时;急性肠穿孔,或腹腔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时;肠瘘经抗结核化疗与加强营养而未能闭合者;诊断有困难,与腹内肿瘤或某些急腹症不能鉴别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女性患者若涉及生殖系统相关病变时,手术需兼顾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等。
四、并发症的处理
1.肠梗阻:轻度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绞窄迹象等则需手术治疗。在处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年龄调整补液量等,儿童患者对体液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弱,需精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
2.肠穿孔:一旦发生肠穿孔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术后恢复可能更复杂,需要加强血糖等指标的控制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