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见症状包括疼痛,以腰背痛多见,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严重者可致脊柱变形,身高变矮,女性更易出现且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还易发生骨折,常见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老年女性及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人群骨折风险更高。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较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丢失,骨小梁断裂,骨膜受到刺激等原因引起。例如,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骨的微结构破坏,使得骨骼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当身体活动时,骨骼的力学变化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本身骨骼退变基础上再发生骨质疏松,疼痛往往更为明显;而年轻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发生骨质疏松,疼痛表现也会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不同,但总体都是围绕骨骼受力相关的疼痛表现。
2.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出现脊柱变形,身高变矮。这是因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正常人的椎体是有一定高度和形状的,当骨质疏松时,椎体的骨量减少,强度下降,在日常活动中受到压力等作用容易发生压缩骨折,多个椎体压缩骨折就会导致脊柱高度降低,从而出现身高变矮和脊柱变形的情况。比如,长期患有骨质疏松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明显的驼背外观,身高较年轻时有明显下降。
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脊柱变形的情况,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雌激素缺乏导致骨丢失加速,脊柱变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等会加重脊柱变形的进展,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患有骨质疏松时更易出现脊柱变形且程度可能更严重。
3.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例如,椎体骨折可在轻微外力下发生,如咳嗽、弯腰等;髋部骨折多在跌倒等外伤下发生,且髋部骨折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骨折的发生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难以承受正常的应力,从而容易发生断裂。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特殊人群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风险更高,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丢失加快,且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相对较差,跌倒风险较高;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本身就可能因药物导致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折,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等情况,以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