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跟腱炎的方法
跟腱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避免加重负担,物理治疗包括急性期冷敷、缓解期热敷及超声波治疗,康复锻炼有跟腱拉伸和小腿肌肉力量锻炼,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非药物优先,还可使用跟腱支撑垫减少跟腱压力。
一、休息与制动
跟腱炎患者首先需要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进行会加重跟腱负担的活动,如长时间跑步、跳跃等。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持续的损伤活动会让跟腱炎症难以恢复。比如长期从事篮球运动的人,出现跟腱炎后若不停止剧烈的跳跃等动作,跟腱炎症会持续恶化。
二、物理治疗
1.冷敷:在跟腱炎急性发作期,可进行冷敷。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够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因为低温可以收缩血管,减缓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跟腱周围的炎症水肿。例如,运动后出现跟腱急性疼痛肿胀时,立即用冰袋包裹毛巾对跟腱部位进行冷敷。
2.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比如跟腱炎发作3-5天后,炎症水肿有所缓解,此时热敷有助于跟腱组织的修复。
3.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可以促进跟腱组织的修复,它能通过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细胞的活性,加速跟腱损伤部位的愈合。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进行定期的超声波治疗。
三、康复锻炼
1.跟腱拉伸锻炼:
站姿跟腱拉伸:患者双脚站在台阶边缘,后脚跟悬空,缓慢让后脚跟向下伸展,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种锻炼可以增加跟腱的柔韧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且有跟腱炎病史的人群都适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跟腱再次损伤。
坐姿跟腱拉伸: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用毛巾绕过脚底,双手拉毛巾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同样时间和次数。
2.小腿肌肉力量锻炼:
提踵练习:双脚后跟慢慢抬起,尽量让脚跟抬高至最高位置,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来更好地支撑跟腱,减轻跟腱的负担,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老年人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避免因肌肉力量不足或动作不当导致摔倒等情况。
四、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比如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风险,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等产生不良影响。不过非药物干预通常是优先考虑的,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才会考虑药物辅助。
五、支撑与辅助器具
使用跟腱支撑垫等辅助器具可以减少跟腱在行走、运动时所承受的压力,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教师等职业的人群出现跟腱炎时,佩戴跟腱支撑垫有助于跟腱的恢复。不同体型和脚部情况的人群需要选择合适尺寸和类型的支撑垫,以确保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