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可进行平衡、步态、协调训练及有氧运动来改善相关状况,平衡训练包括站立和单脚站立训练,步态训练要规范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协调训练有指鼻和对指试验等,有氧运动可选散步、慢跑、游泳等并注意不同人群特点
一、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有助于维持身体稳定性,对小脑萎缩患者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有帮助。可选择在平坦且安静的室内环境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保持身体直立,尝试维持平衡,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有一定平衡基础的患者,还可进行单脚站立训练,单脚站立时尽量保持身体不晃动,左右脚交替进行,每次每侧脚站立30-60秒,每天2-3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平衡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可适当调整,比如儿童患者平衡训练应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避免摔倒受伤;老年患者平衡训练要注意缓慢进行,防止因身体协调性差而导致意外。
二、步态训练
规范的步态训练能改善小脑萎缩患者的行走功能。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注意保持头部正直,眼睛平视前方,双肩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步伐均匀,步幅适中。开始可在平坦地面上缓慢行走,逐渐过渡到在稍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以增强适应能力。每次步态训练持续15-20分钟,每天2-3次。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步态训练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比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走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等情况,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三、协调训练
协调训练能提高小脑萎缩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可以进行指鼻试验,患者端坐,手臂伸直,用食指指尖准确触碰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双侧交替进行,每次训练每组手指触碰鼻尖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对指训练,双手手掌相对,然后双手食指交替触碰对方的食指指尖,左右手可分别进行训练,每次每侧手训练10-15次,每天2-3次。儿童患者进行协调训练时要注意趣味性,以提高其参与度,比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指鼻或对指训练;老年患者协调训练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防止肌肉拉伤等情况发生。
四、有氧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对小脑萎缩患者的身体机能维持有一定益处。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等。散步是比较适合大多数小脑萎缩患者的有氧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微微出汗但不感到疲惫为宜。慢跑适合身体状况较好、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开始时可先进行短距离慢跑,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一般每次慢跑10-20分钟,每周可进行3-4次。游泳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对于关节压力较小,能在锻炼全身肌肉的同时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每周可进行2-3次游泳锻炼,每次30分钟左右。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在选择有氧运动方式和强度时需谨慎,比如儿童患者游泳要有成人陪同,老年患者要注意游泳时的水温等环境因素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