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通常无明显后遗症,复杂性有一定后遗症风险,不同年龄患儿预后有差异,婴儿期相对风险高,学龄期要关注学习社交等,预防高热惊厥很重要,包括及时控温、积极治基础病来减少后遗症风险。
一、单纯性高热惊厥通常无明显后遗症
1.发生概率与特点:单纯性高热惊厥较为常见,约占儿童高热惊厥的70%-80%,多在6个月-5岁之间发生,患儿一般仅有惊厥发作,不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发生惊厥,发作时间短暂,多在10分钟内缓解,脑电图在发作间歇期多无异常。这类惊厥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完善,单纯性高热惊厥多在5岁后不再发作,通常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智力、运动等发育一般不受影响。
二、复杂性高热惊厥可能存在一定后遗症风险
1.发生概率与特点:复杂性高热惊厥约占儿童高热惊厥的20%-30%,多有惊厥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一次热程中反复发作、发作形式为部分性发作等特点,发病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等。有研究表明,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日后出现癫痫的风险较单纯性高热惊厥患儿高。比如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部分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在儿童期或成年后可能发展为癫痫,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智力发育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学习困难等情况,还可能对运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运动协调能力较正常儿童稍差等。
三、不同年龄患儿的预后差异及注意事项
1.婴儿期患儿:婴儿期发生高热惊厥相对风险较高,因为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较差。婴儿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需格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等情况发生。婴儿期的高热惊厥如果是复杂性的,后续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所以婴儿期一旦出现高热惊厥,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密切观察后续发育情况。
2.学龄期患儿:学龄期患儿如果发生复杂性高热惊厥,需要关注其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因为一旦发展为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其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家长和学校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儿尽量减少疾病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四、预防高热惊厥对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性
1.及时控制体温: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在发热初期就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以及必要的药物降温等方法,将体温尽快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频率。比如当儿童体温超过38.5℃时,可根据儿童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来帮助降温,减少因高热引发惊厥的可能,从而降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儿童存在可能引发发热的基础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根源上减少发热的发生以及高热惊厥的发生几率。例如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要加强护理,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发生的频率,进而降低高热惊厥及其后遗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