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的食管炎性病变,发病与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酸清除机制障碍等因素相关,有烧心、反流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可通过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诊断,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抗反流屏障受损,使得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清除能力下降等,老年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人食管蠕动减慢,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减弱,使得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生活方式:肥胖人群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2.食管酸清除机制障碍
病史影响: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影响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从而易患反流性食管炎。
三、临床表现相关方面
1.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反流: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反流物多呈酸性,称为反酸,部分患者反流物呈碱性。
2.非典型症状
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类似心绞痛,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胸部疼痛。
吞咽困难:初期可因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
四、诊断相关要点
1.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如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并能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病变。
2.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检测食管腔内pH变化,明确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但怀疑有反流的患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反流性食管炎相对少见,但如有喂养不当,如频繁喂奶、喂奶后频繁平卧等情况,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儿童患者需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可适当竖抱拍嗝,以减少反流发生。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导致腹压增加,容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孕妇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减轻反流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在选择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老年人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合适体重、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