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如术中无菌操作不严等可致感染及严重后果;出血风险,手术中血管损伤可致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风险更高;假体相关风险,如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感染相关后续风险等;神经损伤风险,手术区域附近神经可能因操作等受损致相应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后长期卧床易致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部分人群风险更高,需采取预防措施。
一、感染风险
股骨头坏死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手术过程中存在细菌侵入引发感染的可能。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术,若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而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感染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肢体功能严重受损等严重后果。
二、出血风险
手术中血管损伤可引起出血。比如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操作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出血。对于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出血风险会大幅升高,可能导致术后血肿形成,影响手术部位的恢复,甚至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三、假体相关风险(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
1.假体松动:术后随着患者的活动,假体可能出现松动情况。这与患者术后过早过度活动、骨与假体之间的生物相容性不佳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骨质相对疏松,骨整合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假体松动;而年轻且活动量较大的患者,也可能因早期活动不当等原因导致假体松动。
2.假体周围骨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术后康复期,可能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例如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手术时,操作难度增加,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相应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假体周围骨折。
3.假体感染相关后续风险(如慢性感染):若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除了感染本身的危害外,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假体等,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会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
四、神经损伤风险
手术区域附近有重要神经分布,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涉及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损伤风险。在手术暴露、操作假体放置等过程中,可能因牵拉、压迫或直接损伤神经。对于肥胖患者,由于手术操作空间相对狭小,神经损伤的风险可能增加;而有既往髋关节周围手术史的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神经损伤的概率也会上升。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老年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史的患者、肥胖患者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更高。术后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早期鼓励患者活动、使用抗凝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