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黄疸怎么办
早产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需监测评估胆红素及全身状况,通过光照、换血治疗,同时支持保暖喂养,家长要配合观察治疗,医护人员要严格操作并做好健康教育促进早产儿康复
一、早产儿黄疸的分类及特点
早产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稍长,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257μmol/L(15mg/dl)。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时间早,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l);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二、监测与评估
胆红素监测:对于早产儿,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初步筛查,若结果异常则进一步行血清胆红素测定。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准确监测胆红素水平至关重要。
全身状况评估:观察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若早产儿出现嗜睡、拒奶、反应低下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胆红素脑病等严重情况,需高度重视。
三、光照治疗
原理:光照治疗是通过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蓝光是常用的光源,其波长在425-475nm时效果较好。
实施:将早产儿置于光疗箱中,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可采用单面或双面光照。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体温、肤色等情况,保持早产儿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四、换血治疗
适应证:当早产儿出现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达到换血指征时需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指征一般为足月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257μmol/L(15mg/dl),体重1200g者>205μmol/L(12mg/dl)等情况。
意义:换血治疗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换血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支持治疗
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体温不升,需将早产儿置于中性温度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在36.5-37.5℃,以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
喂养:尽早开始喂养,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摄入,有利于胆红素的代谢排出。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可采用鼻饲等方式喂养。
六、特殊人群(早产儿)的温馨提示
家长方面:家长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皮肤颜色变化,若发现黄疸加重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监测和治疗操作,了解光照治疗、换血治疗等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方面:在护理早产儿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在进行光疗和换血等操作时要精准操作,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要向家长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意识,共同促进早产儿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