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惊厥的表现多样,现场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受伤并及时送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再针对病因如发热、代谢紊乱、颅内病变等进行治疗,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及惊厥病史的婴儿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识别惊厥表现
婴儿惊厥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口唇发绀等表现,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如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不同年龄的婴儿惊厥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新生儿惊厥可能表现为轻微的面部肌肉抽动、肢体的震颤或呼吸暂停等不典型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二、现场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婴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如果口腔内有分泌物,应及时清理。
2.避免受伤:移开周围尖锐、坚硬的物品,防止婴儿在抽搐时受伤。不要强行按压婴儿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
三、及时就医
1.尽快送往医院:一旦发现婴儿惊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急诊科。在送往医院途中,继续保持婴儿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惊厥是否停止以及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2.向医生提供信息:到达医院后,应向医生详细提供婴儿惊厥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表现、之前的健康状况、是否有发热、外伤等相关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四、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婴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了解婴儿的一般状况和神经系统情况。
2.辅助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如血糖、电解质等)、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如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惊厥的原因,例如是否是发热引起的惊厥、是否存在颅内感染、代谢紊乱等情况。
五、针对病因治疗
1.发热惊厥:如果是发热导致的惊厥,医生会首先进行退热处理,如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同时积极寻找引起发热的感染灶并进行相应治疗。
2.代谢紊乱相关惊厥:若为低血糖引起的惊厥,会及时补充葡萄糖;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导致,会纠正电解质失衡。
3.颅内病变相关惊厥:如颅内感染引起的惊厥,会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颅内出血、肿瘤等病变导致的惊厥,会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发生惊厥时更需谨慎处理,因为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惊厥可能对脑发育等产生更严重影响。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轻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变化,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
2.有基础疾病的婴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基础疾病的婴儿出现惊厥,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惊厥处理的影响以及惊厥对基础疾病的加重风险,在治疗惊厥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情况。
3.有惊厥病史的婴儿:既往有惊厥病史的婴儿再次出现惊厥时,家长应更加紧张但要保持冷静,严格按照之前的就医流程处理,尽快送往医院,并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惊厥的具体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判断本次惊厥的原因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