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韧带拉伤恢复训练
膝盖韧带拉伤后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进行恢复训练。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并冰敷;亚急性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慢性期开展平衡、本体感觉和渐进性力量训练,不同人群训练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一、急性期恢复训练
1.休息与制动:膝盖韧带拉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膝盖负重,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这是因为继续活动会加重韧带损伤,导致出血、肿胀进一步加剧,不利于韧带的修复,一般建议休息1-2天,根据损伤程度适当调整休息时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且自我保护意识弱,更要严格制动,防止损伤加重影响生长发育。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其原理是低温使血管收缩,降低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冰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冻伤,儿童皮肤较娇嫩,更要小心操作。
二、亚急性期恢复训练
1.关节活动度训练:当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后,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采用坐姿或仰卧位,缓慢屈伸膝盖,每次屈伸10-15次,每天3-4组。这有助于恢复膝盖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度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较差,训练要更缓慢、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再次损伤。
2.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比如平躺在床上,将膝盖伸直,用力绷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同理,屈膝绷紧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保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该训练方法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适中。
三、慢性期恢复训练
1.平衡训练:可进行单腿站立平衡训练,从健侧腿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患侧腿站立,每次站立10-20秒,每天3-4组。平衡训练有助于提高膝盖的稳定性,预防再次损伤。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对膝盖的压力,可适当增加训练的频率但降低单次训练强度;对于运动员等长期高强度运动人群,平衡训练是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帮助他们恢复运动中的平衡能力。
2.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平衡垫进行训练,双脚站在平衡垫上,保持身体平衡,缓慢移动双脚,感受平衡垫带来的刺激,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本体感觉训练能够增强膝盖周围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使身体更好地感知关节位置和运动状态,对于有既往膝盖损伤病史的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尤为关键,能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3.渐进性力量训练:逐步进行腿部力量的渐进性训练,可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如坐姿弹力带屈膝、伸膝等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弹力带的阻力或增加训练的重量等。渐进性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更好地稳定膝盖关节,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该训练时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负荷,儿童患者要避免过度负荷导致骨骼发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