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屈肌腱损伤
屈肌腱损伤是手部屈肌腱受外力或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损伤,有外伤性和病理性等损伤原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需及时诊断治疗,医生会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一、损伤原因
外伤性因素: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手部受到锐器切割(如刀割伤)、钝性暴力打击(像重物砸伤)等都可能导致屈肌腱损伤。例如,在建筑工地工作时,手部被掉落的硬物砸中,或者被钢筋等锐利物体割伤,都容易引发屈肌腱损伤。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的意外创伤也是常见原因,比如被玩具尖锐部分划伤等。
病理性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累及屈肌腱,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肌腱周围组织炎症,逐渐影响屈肌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感染性疾病累及手部时,也可能波及屈肌腱,引发炎症、坏死等病变。
二、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指屈伸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受伤手指等情况。
肿胀:受伤的手指会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可能伴有淤血、青紫等表现。肿胀程度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严重的屈肌腱损伤可能会导致手指明显肿胀变形。
活动受限:由于屈肌腱损伤,手指的屈曲功能会受到影响,患者难以完成正常的手指弯曲动作。比如,浅屈肌腱损伤可能主要影响手指的部分屈曲功能,而深屈肌腱损伤则会严重影响手指的屈曲程度,甚至导致手指僵硬、不能弯曲。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屈肌腱是否损伤。例如,进行手指屈伸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检查,观察手指活动时是否存在异常,以及疼痛的部位和程度等。对于儿童,医生会更加轻柔地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儿童的反应来判断病情。
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屈肌腱的形态、连续性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肌腱断裂、撕裂等损伤。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是否伴有骨折等其他合并损伤,但对于屈肌腱损伤的直接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四、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屈肌腱损伤,如不完全断裂等情况,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具固定手指,保持屈肌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进肌腱的修复。固定的时间需要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一般需要数周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修复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在固定期间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手指的血液循环和生长情况,确保固定既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又不会影响手指的正常发育。
手术治疗:如果屈肌腱损伤较为严重,如完全断裂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屈肌腱,恢复其连续性和功能。手术方式会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例如采用肌腱缝合术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但儿童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适合儿童的特点,避免过度活动影响肌腱修复。
屈肌腱损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处理屈肌腱损伤时会有不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