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应对方法包括休息与制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物理治疗,急性期冰敷、过后热敷,进行拉伸运动;佩戴支具,如足弓支撑垫或夜间足托;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在非药物无效时考虑;康复训练,如用脚趾抓毛巾、踮脚尖走路;仅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手术有风险需评估。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足部的负重,给受损的足底筋膜充分恢复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因职业或生活方式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更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脚部。
二、物理治疗
1.冰敷:在急性期(通常是疼痛开始的前几天),可以使用冰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不过,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或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冻伤。
2.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如果局部有炎症加重的情况,应暂停热敷。
3.拉伸运动: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运动有助于改善足底筋膜炎。例如,坐姿下伸直腿,用毛巾包裹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站立位,面对墙,双脚与肩同宽,患侧脚距离墙约一脚远,脚跟贴地,身体前倾,感受足底筋膜的拉伸,保持同样时间。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进行拉伸运动时要注意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年轻人相对可以适当加大力度和幅度,但也应循序渐进;老年人则要缓慢轻柔地进行,防止意外发生。
三、佩戴支具
可以佩戴足弓支撑垫或夜间足托。足弓支撑垫能提供良好的足弓支撑,分散足底压力,减轻足底筋膜的负担;夜间足托可以在睡眠时保持足底筋膜处于拉伸状态,防止夜间筋膜收缩加重疼痛。对于肥胖人群,由于体重对足底的压力较大,佩戴合适的足弓支撑垫尤为重要,能有效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孕妇因为体重增加和身体重心改变,也容易出现足底筋膜炎,佩戴足弓支撑垫有助于缓解症状。
四、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例如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时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警惕心血管和胃肠道出血等风险。不过,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当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再考虑药物治疗。
五、康复训练
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用脚趾抓毛巾、踮脚尖走路等。用脚趾抓毛巾可以锻炼足底肌肉,增强足底的力量;踮脚尖走路能强化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久坐的办公室人员,更要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这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六、手术治疗
只有在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足底筋膜松解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复发等,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再做决定。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