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分HIV-1和HIV-2型,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其结构有球形颗粒、核心含单链RNA等及特性是能逆转录成DNA整合宿主细胞;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感染后病程分急性期(初感染2-4周左右有症状)、无症状期(持续6-8年左右、有传染性)、艾滋病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表现),不同人群表现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应对措施,HIV感染者需尽早抗病毒治疗。
1.HIV的结构与特性
HIV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00-120nm,核心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组成,外面包裹着双层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HIV具有逆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然后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这使得机体难以彻底清除病毒。
2.HIV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在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HIV可通过异性或同性性接触传播。含有HIV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时的黏膜破损处进入人体。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使用被HI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纹身、穿刺等工具等。例如,在不正规的采血点使用了被HIV污染的采血器具,就可能感染HIV。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主要是通过胎盘、产道分娩时和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3.HIV感染后的病程发展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此期症状一般较轻微,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
无症状期: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急性期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此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体内病毒持续复制,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低于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临床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神经系统症状。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HIV感染及艾滋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儿童感染HIV多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比成人更快;女性在性传播中相对更易感染HIV;有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HIV风险更高;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感染HIV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可能更复杂且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HIV时,需采取严格的母婴阻断措施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对于HIV感染者,无论何种人群都需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