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肋骨骨折后需多方面处理,要及时就医明确伤情,根据情况用胸带外固定等并制动休息,注重营养支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还要关注心理状态,以促进骨折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等。
一、及时就医明确伤情
老人肋骨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数量以及是否合并有肺部损伤等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处理方式不同,若合并肺部损伤可能会出现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明确伤情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后续措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并发症的耐受能力较差,更需要准确评估伤情。
二、固定与制动
1.外固定: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移位等情况,通常会采用胸带外固定的方式。胸带可以限制胸廓的过度活动,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从而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一般需要固定3-6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胸带的松紧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2.制动休息:老人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深呼吸等可能会加重骨折疼痛和导致骨折移位的动作。因为咳嗽时会使胸腔压力增大,进而刺激骨折部位引起疼痛,还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卧床休息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一般建议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压。
三、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更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促进骨折恢复。例如,每天可以摄入1-1.5克/千克体重的优质蛋白质。
2.维生素与矿物质: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虾皮、豆制品等。
四、呼吸功能锻炼
1.深呼吸训练:在骨折固定后,老人可以进行深呼吸训练,每天多次进行。深呼吸可以扩大胸廓,防止肺部因长期不活动而发生肺不张等并发症。具体方法是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使腹部回缩,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每次训练10-15分钟,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2.有效咳嗽训练:教会老人进行有效咳嗽,咳嗽时用双手按压胸部骨折部位,以减轻咳嗽引起的骨折部位疼痛。有效咳嗽可以帮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每天进行数次,每次咳嗽3-5下。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的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定期复查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发现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六、关注心理状态
老人肋骨骨折后可能会因为疼痛、行动不便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家人要多关心老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可以通过与老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老人的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恢复。因为心理因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身体的康复进程,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对骨折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