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预防护理包括体位调整,一般人群每2小时翻身,特殊人群注意动作轻柔等;皮肤清洁要保持频率和方法,避免损伤皮肤;创面护理中小面积可加强减压、照射等,中大面积需专业处理,特殊人群有不同应对;营养支持要保证一般人群均衡饮食,特殊人群合理摄入;心理护理要关心患者,特殊人群给予相应安抚慰藉。
一、褥疮的预防护理
1.体位调整
对于一般人群:定时更换体位是预防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辅助工具,减轻身体局部压力。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避免骨隆突处直接接触床面,如肩部、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部位,可使用减压垫圈等。
特殊人群:儿童皮肤娇嫩,在体位调整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皮肤。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骨质增生明显,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体位支撑工具,防止皮肤受压。
2.皮肤清洁
清洁频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般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1-2次。清洁时应注意水温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损伤皮肤。
清洁方法: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对于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清洁后可涂抹适量的润肤霜,保持皮肤的湿润度,但要注意避免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
二、褥疮的创面护理
1.小面积褥疮
一般处理:如果褥疮处于初期,面积较小,皮肤未破溃,可通过加强局部减压、保持清洁等措施,促进创面愈合。可使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修复,但照射时要注意距离,避免烫伤。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皮肤薄,红外线灯照射时更要严格控制距离和时间,防止造成皮肤损伤。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较弱,照射时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2.中大面积褥疮
创面处理:对于中大面积褥疮,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首先要清创,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等,可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冲洗。然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促进创面愈合。
特殊人群应对:儿童中大面积褥疮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创面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对儿童皮肤刺激性小的敷料和药物。老年人中大面积褥疮愈合较慢,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创面愈合。
三、营养支持与褥疮护理
1.营养摄入
一般人群: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创面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菠菜、坚果等。
特殊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尤其是蛋白质和钙的摄入,以支持身体和皮肤的正常生长。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剂。
四、心理护理与褥疮护理
1.心理关怀
对于患者:长期卧床且患有褥疮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可能因为身体不适和长期卧床产生烦躁情绪,家长要耐心安抚,通过玩耍、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老年人可能因为疾病困扰产生悲观情绪,要多与老年人沟通,给予情感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