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怎么治才好
褥疮预防需减轻压力与摩擦,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分期治疗中Ⅰ期局部减压,Ⅱ期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并减压,Ⅲ期和Ⅳ期需清创及选择合适修复手段;特殊人群护理各有注意事项,老年人群要轻柔护理,小儿人群用无刺激产品且细心,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人群要注重营养;医疗干预中药物使用以局部外用为主,遵循原则谨慎选药。
一、褥疮的预防措施
(一)减轻压力与摩擦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人群,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例如,对于卧床患者,可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辅助设备,使身体受压部位交替得到减压,这是基于压力分布原理,长期持续压力是导致褥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定期改变体位可降低局部压力。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为患者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后及时擦干,尤其是汗液、尿液等易刺激皮肤的液体残留部位。皮肤处于干燥清洁状态时,可降低褥疮发生风险,因为潮湿环境会使皮肤角质层变软,易受摩擦损伤。
二、褥疮的分期治疗
(一)Ⅰ期褥疮
1.局部减压:继续加强翻身等减压措施,避免受压部位进一步加重损伤。此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性未破,通过持续减压,一般可使皮肤状况逐渐恢复。
(二)Ⅱ期褥疮
1.创面护理: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如水胶体敷料等。水胶体敷料可吸收创面渗出液,创造湿润愈合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同时,继续严格执行减压措施,防止褥疮进一步发展。
(三)Ⅲ期和Ⅳ期褥疮
1.清创处理: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清创可避免感染扩散,促进新生组织生长。例如,对于较深的褥疮创面,可能需要使用外科清创方法。
2.创面修复: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手段,如使用生长因子类药物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或采用皮肤移植等手术方法。生长因子类药物通过刺激细胞的增殖、迁移等过程来加速创面愈合,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在促进褥疮创面愈合方面有一定效果。
三、特殊人群的褥疮护理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群
1.皮肤特点与护理:老年人皮肤变薄、弹性降低、血液循环较差。在护理时,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摩擦皮肤。可选择质地柔软的床单和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发红等情况,应及时采取减压措施。
(二)小儿人群
1.儿科安全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在预防褥疮时,翻身频率可根据小儿的活动情况适当调整,但一般也需定期翻身。使用的敷料等要选择对小儿皮肤无刺激的产品。由于小儿可能不太配合护理操作,家属和医护人员要更加细心,确保护理措施有效执行,避免因小儿好动导致受压部位变化而引发褥疮。
(三)行动不便且长期卧床人群
1.综合护理管理:这类人群除了要严格执行翻身、皮肤清洁等基础护理外,还需注意营养状况的维持。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基础,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通过饮食调整或必要的营养补充剂来满足身体需求,因为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
四、医疗干预中的药物使用原则
在褥疮治疗中,药物使用以局部外用为主,如上述提到的促进创面愈合的生长因子类药物等。药物使用时严格遵循局部外用原则,避免全身大量用药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皮肤状况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局部药物,并且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过敏史等情况,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