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的症状,肋骨骨折的护理
肋骨骨折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包括疼痛护理(非药物干预、体位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呼吸训练、血氧监测)、固定护理(外固定装置护理、观察固定部位皮肤情况)、并发症预防护理(肺部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护理方面有不同需注意的点。
一、肋骨骨折的症状
1.局部疼痛:受伤部位有明显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转动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影响正常呼吸和日常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老年人可能本身合并其他疾病,疼痛症状可能被部分掩盖,但仍需密切关注局部是否有压痛等情况。
2.肿胀: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所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肿胀可能相对更易观察;老年人因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等因素,肿胀消退可能相对缓慢。
3.畸形:严重的肋骨骨折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如局部胸壁凹陷或突出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较为常见,由于胸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胸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畸形改变。
4.呼吸困难:如果肋骨骨折损伤了肺部组织或导致胸廓运动受限,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轻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重度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对于患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肋骨骨折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因为其原本的肺功能就相对较差,胸廓运动受限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二、肋骨骨折的护理
1.疼痛护理
非药物干预:可采用放松疗法,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缓慢的深呼吸有助于减轻因呼吸运动引起的骨折部位疼痛。对于儿童,可通过安抚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例如播放轻柔的音乐等。
体位护理: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建议半卧位,这样可以减少胸廓的运动幅度,从而减轻疼痛。对于老年人,要注意体位变换时的动作轻柔,避免因体位变动过大而加重疼痛或导致骨折部位移位。
2.呼吸功能护理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并用力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对于儿童,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合适的呼吸训练,因为儿童的呼吸方式和力量与成人不同。
血氧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发现血氧变化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更要加强血氧监测,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固定护理
外固定装置护理:如果患者采用了胸带等外固定装置,要注意观察固定装置的松紧度是否合适。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更频繁地检查外固定装置的情况,确保既起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其正常生长。
观察固定部位皮肤情况:定期检查肋骨骨折固定部位的皮肤,防止因固定装置压迫导致皮肤破损。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更要注意这一点,及时调整固定装置以避免皮肤损伤。
4.并发症预防护理
肺部感染预防: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骨折后活动受限的患者,可进行下肢肌肉的按摩等。儿童在进行下肢活动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