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患者起床有正确姿势、注意事项和后续护理。正确起床姿势包括多人协助起床法(2-3人从两侧、臀部、腿部协助平稳扶起呈坐位)和借力坐起法(向健侧侧卧后用健侧肢体力量慢慢转向坐位);起床时要避免胸廓剧烈运动、关注疼痛情况;起床后要调整休息体位(采取半卧位,适当抬高床头,老年患者可垫软枕并定期换体位)和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注意锻炼强度,年轻体健者可渐增强度,严重骨折或有基础病者遵医护指导)。
一、正确起床姿势
1.多人协助起床法:当肋骨骨折患者需要起床时,首先需有2-3人协助。协助者应位于患者两侧及腿部位置。一侧协助者托住患者肩部,另一侧托住臀部,腿部协助者托起患者腿部,三人同时用力,平稳将患者从床上扶起呈坐位。这是因为肋骨骨折后胸廓稳定性受影响,单人难以提供足够稳定支撑,多人协助可均匀分散力量,减少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风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多人协助更为必要,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而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在有一定力量的协助下也可采用此方法,但仍需注意动作轻柔。
2.借力坐起法:患者可先向健侧(未骨折或骨折较轻一侧)侧卧,然后利用健侧手臂和腿部力量,慢慢将身体转向坐位。健侧手臂用力撑起上半身,同时健侧腿部用力蹬床面辅助。这种方法利用健侧肢体力量,相对减少骨折部位受力。对于有一定自理能力但肋骨骨折的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此方法,但需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骨折部位疼痛加剧或移位。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协调性较好,可相对更顺利地采用此借力坐起法,但仍需谨慎操作。
二、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1.避免胸廓剧烈运动:在起床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避免胸廓的剧烈运动,因为胸廓运动可能会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加剧,甚至导致骨折端移位。例如,不能突然用力扭转身体或快速坐起,这些动作都可能使胸廓受到较大的应力,影响骨折愈合。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呼吸功能受限,肋骨骨折后更要严格避免胸廓剧烈运动,因为呼吸功能受限情况下胸廓运动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加重缺氧等情况。
2.关注疼痛情况:起床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疼痛情况。如果在起床过程中出现骨折部位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起床动作,采取舒适体位休息。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存在骨折移位等不良情况。对于儿童肋骨骨折患者,由于其表述疼痛的能力相对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密切观察其在起床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有哭闹、烦躁不安等情况,以此判断是否存在疼痛加剧等问题,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不适,如调整体位等。
三、起床后的后续护理
1.休息体位调整:起床后患者应选择舒适且有利于骨折恢复的体位休息,一般可采取半卧位,将床头适当抬高30°-50°,这样可以减少胸廓的活动度,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半卧位还有助于呼吸,对于有呼吸功能影响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于老年患者,半卧位时可在背部适当垫软枕,增加舒适度,同时要注意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受压不适。
2.呼吸功能锻炼:在起床后可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但要注意锻炼强度。例如可进行腹式呼吸,患者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3-4次。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同时避免胸廓过度固定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逐渐增加呼吸功能锻炼的强度,但对于骨折较严重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合适强度的呼吸功能锻炼,确保锻炼安全有效,不影响骨折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