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了怎么
落枕原因包括睡眠姿势不当、颈部受风寒、颈部急慢性损伤及基础疾病等;缓解方法有急性期冷敷、缓解期热敷,缓慢转动和拉伸颈部,自我按摩或专业按摩;预防措施为保持正确睡眠姿势、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过度疲劳。
一、落枕的原因
落枕通常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拉伸或扭曲状态,导致肌肉痉挛、扭伤;也可能是颈部受风寒侵袭,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病;另外,颈部的急慢性损伤、颈椎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诱发落枕。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落枕的原因可能略有差异,比如年轻人可能更多与不良睡眠姿势相关,而中老年人若本身有颈椎病基础,则更易因颈部不稳定等因素引发落枕。
二、落枕后的缓解方法
(一)冷敷与热敷
1.急性期冷敷:在落枕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颈部疼痛处,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可敷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对于儿童,冷敷时更要密切关注皮肤情况,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
2.缓解期热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颈部,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不过,若皮肤有破损、炎症等情况则不宜热敷。
(二)颈部活动
1.缓慢转动颈部:坐在椅子上,缓慢地前后左右转动颈部,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加重疼痛。例如,先将头部缓慢向前倾,再向后仰,然后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动,每个方向转动到最大耐受程度即可,重复3-5次。这种轻度的颈部活动可以帮助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对于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在进行颈部活动时更要格外谨慎,幅度不宜过大。
2.拉伸颈部肌肉:可以进行简单的颈部肌肉拉伸动作,如将右手放在头部右侧,轻轻向右侧拉头部,同时颈部向左侧用力对抗,保持15-30秒后换另一侧进行。通过拉伸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但对于颈部受伤急性期或疼痛较为剧烈的情况,应避免过度拉伸。
(三)按摩
1.自我按摩:用手指轻轻按压颈部疼痛的肌肉,从颈部上方开始,逐渐向下按摩,可采用揉、按、捏等手法。比如,用拇指和食指捏揉颈部两侧的肌肉,从风池穴附近开始,沿着肌肉走向向下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感到轻微酸胀但无明显疼痛加重为宜。对于儿童,由于颈部肌肉和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按摩时要特别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2.专业按摩:如果自我按摩效果不明显,可寻求专业按摩师的帮助。专业按摩师会根据落枕的具体情况采用更专业的按摩手法,如推拿、点穴等,但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按摩场所,确保按摩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预防落枕的措施
(一)保持正确睡眠姿势
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一般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且枕头要能支撑颈部的生理曲度。睡眠时应使头部、颈部与脊柱保持一条直线,避免颈部扭曲。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枕头高度的需求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的枕头高度相对较低,以3-6厘米较为合适;而老年人可能需要根据自身颈椎情况适当调整枕头高度。
(二)注意颈部保暖
在睡眠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寒冷天气时,可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围巾等保暖物品,避免颈部直接吹冷风或受凉,防止颈部肌肉因寒冷刺激而痉挛。对于体质较弱、容易受凉的人群,更要加强颈部的保暖措施。
(三)避免颈部过度疲劳
长时间低头工作、玩手机等会使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落枕。因此,要注意定时活动颈部,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些颈部的伸展、转动等活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比如,每工作1-2小时,就起身活动颈部5-10分钟。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可适当调整工作姿势和环境,如使用可调节高度的电脑桌椅等,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