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症状
伤寒常见症状多样,包括发热(体温阶梯形上升,持续1014天)、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淡漠等)、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重脉)、皮疹(玫瑰疹等)、肝脾肿大。特殊人群症状各有特点,儿童症状不典型,热型多样,毒血症状轻,易并发支气管炎等,家长需密切观察;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温常不高,并发症多,家属应关注其一般状况;孕妇患伤寒病情较重,易致流产等,需立即就医并权衡用药对胎儿影响。
一、伤寒常见症状
1.发热
发热是伤寒最早出现且最主要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日内达3940℃,发热前可伴有畏寒,一般无寒战,出汗不多。发热可持续1014天。例如,多数成年患者在病程初期体温逐渐升高,一周左右达到高热状态,并持续一段时间。儿童患者发热有时可能较急骤,体温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2.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严重时可完全不思饮食。还会伴有腹部不适,多为隐痛,以右下腹较为明显。部分患者有腹胀,严重腹胀可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少数人可能腹泻。例如,在临床观察中,约60%80%的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这与伤寒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3.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会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这些症状与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比如,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在高热期出现神志方面的改变,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4.循环系统症状
相对缓脉是伤寒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即体温每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少于1520次。但在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重脉,即切脉时在一次脉搏波动中,触到两次脉搏搏动。例如,通过对大量伤寒患者的脉搏监测,发现相对缓脉在典型伤寒病例中出现率可达30%40%。
5.皮疹
于病程第612天,部分患者胸、腹、背部及四肢分批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一般不超过10个,约24天内消退。另外,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淡红色细小丘疹,类似风疹。例如,玫瑰疹在成人伤寒患者中出现比例相对较高,儿童患者玫瑰疹出现率略低,但仍有一定比例可见。
6.肝脾肿大
多数患者在病程第1周末开始出现脾肿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患者肝脏亦肿大,可有压痛,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提示有中毒性肝炎。如在病程23周时进行腹部触诊,约半数以上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肝脏肿大发生率相对脾脏略低。
二、特殊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伤寒症状相对不典型,发热多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较短,毒血症状较轻,玫瑰疹少见,相对缓脉也不多见。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比如,儿童发热时可能伴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表现,与成人的表情淡漠有所不同,家长要善于识别这些细微差异。
2.老年人
老年人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温常不高,症状多不明显,但并发症较多,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各脏器功能减退,患伤寒后恢复较慢。家属要关注老人的一般状况,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是否逐渐加重,如有异常及时送医。例如,老年人发热可能不突出,但可能出现明显的虚弱、嗜睡等情况,不能因体温不高就忽视病情。
3.孕妇
孕妇患伤寒时,病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这是因为孕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免疫力有所改变,且伤寒感染可能影响子宫内环境。孕妇一旦怀疑感染伤寒,应立即就医,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比如,在用药选择上,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安全,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