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多动症怎么办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小孩子多动症,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有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行为治疗(家长培训、认知行为疗法)、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减少含添加剂和高糖食物摄入)、运动干预(适量有氧运动),还有医疗评估及药物治疗(符合指征用中枢兴奋剂等,优先非药物干预),并对低龄儿童、女孩多动症及有基础病史儿童有特殊提示。
一、明确多动症的定义与表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小孩子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如上课容易走神、坐不住、频繁起身、难以安静玩耍等,这些症状会影响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的功能。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行为治疗
家长培训:家长需学习如何运用正性强化法,当孩子出现符合期望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拥抱、小奖品等奖励,强化良好行为。例如孩子在课堂上能坚持专注听讲10分钟,就给予孩子喜爱的小零食作为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模式,一般持续训练数周后可见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较大儿童,帮助其认识自身症状,学习应对冲动、控制注意力的方法。比如教导孩子在冲动想做小动作时,先在心里默数几个数再行动,通过反复训练改善行为表现,研究表明持续数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多动症症状有改善作用。
2.饮食调整
保证孩子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每周可食用1-2次)、坚果等,有研究显示补充ω-3脂肪酸可能对改善多动症症状有一定帮助;同时减少含添加剂多的食物摄入,像一些含人工色素、防腐剂的零食等,过多食用这类食物可能会加重多动症相关症状。
控制糖分摄入,高糖饮食可能导致孩子血糖波动较大,影响神经系统稳定性,从而加重多动等表现,建议孩子每天糖分摄入控制在较低水平,少吃糖果、甜饮料等。
3.运动干预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像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可以释放孩子过剩的精力,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例如每天放学后进行30分钟左右的跳绳锻炼,坚持数周后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会有所改善。
三、医疗评估与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1.医疗评估
当孩子出现多动症相关表现时,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通过临床访谈、观察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表现、进行相关认知测试等。医生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6岁以上儿童可进行相关专业评估来明确是否为多动症。
2.药物治疗(仅列药物名称)
对于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孩子,可能会用到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等,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评估后的建议,且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等因素,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首先使用药物治疗,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当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且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生活学习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四、特殊人群提示
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多动症的识别可能相对困难,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等场所的行为表现,若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在非药物干预方面,要注重采用温和、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行为引导,避免给孩子过大压力,因为低龄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过于严厉的干预方式可能适得其反。
女孩多动症:女孩多动症表现可能与男孩有所不同,女孩更多表现为内在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相对较少但可能更易出现情绪问题等,家长和医生要注意区分,在评估和干预时要综合考虑女孩的性别特点,采用更适合女孩心理特点的干预方式,如结合艺术、社交活动等进行行为调整。
有基础病史儿童:如果孩子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癫痫等,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特别谨慎。例如在考虑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非药物干预也要根据孩子基础病史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干预措施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