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韧带拉伤
腹股沟韧带拉伤是因过度拉伸或外力致韧带损伤,运动中突然动作、老人肌肉力量下降等易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急性期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恢复期物理治疗、康复锻炼,还可通过运动前热身、增强肌肉力量、注意运动姿势、老人注意避免危险动作等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腹股沟韧带拉伤是指腹股沟韧带由于过度拉伸或突然的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常见病因包括运动中突然的扭转、过度外展或内收髋关节等动作,比如足球运动员急转急停时可能发生;另外,老年人因肌肉力量下降,日常活动中也可能出现该拉伤情况,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病史的老人,肌肉对韧带的保护作用减弱,更容易受伤。
二、临床表现
1.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通常在活动髋关节,如行走、抬腿等动作时疼痛加剧,静止休息时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按压腹股沟韧带部位时会有明显压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因为其不能准确表达疼痛位置,但会在涉及髋关节活动的动作时出现异常反应。
2.肿胀:受伤局部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液渗出所致。肿胀程度因损伤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拉伤可能肿胀不明显,重度拉伤肿胀较为显著。
3.活动受限:患者髋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抬腿困难、行走步态异常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不愿站立或行走,因为髋关节活动会引起疼痛。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腹股沟韧带部位的压痛情况、肿胀程度以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等。通过特定的动作测试,如髋关节的外展、内收等动作,来判断韧带损伤的程度。
2.影像学检查:一般首先进行超声检查,可观察韧带是否有撕裂、水肿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会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韧带的损伤细节,包括损伤的部位、范围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因为MRI有一定的辐射风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超声检查。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期处理
休息:受伤后应立即让患者休息,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减少其跑动等活动,保证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
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儿童患者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
2.恢复期处理
物理治疗:在受伤48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物理治疗要选择合适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康复锻炼:在韧带损伤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等轻度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恢复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五、预防措施
1.运动前充分热身: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进行运动前都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进行慢跑、动态拉伸等,使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预热,提高柔韧性和弹性,降低拉伤的风险。
2.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锻炼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如进行深蹲、臀桥等训练。对于儿童,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体育活动来增强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3.注意运动姿势: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突然的扭转、过度外展或内收髋关节等动作。例如足球运动员要注意踢球时的正确姿势,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腹股沟韧带拉伤。
4.老年人注意事项: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等可能导致髋关节过度受力的动作,如果有骨质疏松等病史,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预防腹股沟韧带拉伤。同时,在日常活动中要缓慢行动,减少意外受伤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