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怎么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一般治疗(休息姿势调整、颈部制动)和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进行性加重及影像学显示脊髓明显受压的情况,手术方式有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姿势调整:对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非常重要。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2小时应适当活动颈部,进行颈部的伸展和旋转等轻柔动作,以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减轻对颈椎管内结构的压力。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纠正不良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颈椎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
颈部制动:可使用颈托等器具进行颈部制动,限制颈椎过度活动,减轻对脊髓、神经等结构的刺激。比如在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较明显时,佩戴颈托能够为颈椎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护,尤其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以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对于老年患者,颈部制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颈托型号,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呼吸等功能。
2.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等的压迫。一般采用颈椎牵引,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通常牵引重量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15-30分钟,每天1-2次。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颈椎不稳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牵引治疗。例如骨质疏松患者牵引时力量不当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采用牵引治疗,除非有严格的适应证且在专业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然而,按摩推拿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对于存在颈椎不稳定、脊髓受压严重等情况的患者要避免暴力推拿,否则可能加重脊髓损伤等严重后果。比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当的推拿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出现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老年患者进行按摩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因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局部刺激过度。
理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超短波和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能够改善颈部组织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理疗时,要注意控制局部温度,避免因感觉减退导致烫伤。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症状严重且进行性加重: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原本手部精细动作逐渐变差,且下肢行走困难,有踩棉花感,经过3-6个月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就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也需及时评估手术可能性。
影像学显示脊髓明显受压:通过颈椎MRI等检查发现脊髓受压严重,如脊髓变形、信号改变等,即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但存在进行性加重的风险,也应考虑手术。比如颈椎MRI显示脊髓明显受压,且患者有轻微的手部麻木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有加重趋势,也需要考虑手术干预。老年患者如果影像学提示脊髓受压明显,且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也应积极评估手术。
2.手术方式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颈椎一侧的椎板切开并向外侧翻开,扩大椎管容积,从而减轻对脊髓的压迫。这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患者。例如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质相对疏松等特点,手术中要注意操作精细,避免椎板骨折等情况。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适用于伴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严重受压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的椎体及椎间盘等组织,直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但该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较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和制动。儿童患者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手术方式,除非是非常严重的病理情况且经过严格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