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损伤症状是什么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脑损伤可有意识障碍(轻为嗜睡、重为昏迷)、运动功能障碍(对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语言障碍(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脊髓损伤有运动障碍(颈段致四肢瘫、胸段致双下肢截瘫、腰段致双下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或减退)、二便功能障碍(尿潴留、尿失禁、便秘或大便失禁),不同部位、程度损伤症状不同,怀疑中枢神经损伤需及时就医检查诊断并采取治疗康复措施。
一、脑损伤相关症状
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即长时间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配合简单交谈但停止刺激又入睡;重者可出现昏迷,按程度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时患者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被唤醒,深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不同年龄人群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情况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损伤后恢复情况与成人不同。
运动功能障碍:若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时无法自主活动。例如一侧大脑半球卒中导致的脑损伤,可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有差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恢复相对较慢,而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可能恢复相对较好,但都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即身体一侧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完全丧失。比如丘脑部位损伤时,常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年龄因素会影响感觉障碍的感知和表述,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感觉异常,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专业检查来判断。
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如额叶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难以记住新发生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同病史的患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情况不同,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可能更严重,因为本身脑血管病就可能影响脑的认知功能相关区域。
语言障碍:常见的有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自己不能流畅地表达;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流利地说话,但所说的内容没有意义,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自己所说的内容。例如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受损时容易出现语言障碍,不同年龄的患者语言障碍恢复情况不同,儿童的语言中枢可塑性较强,可能在康复后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而成年人语言中枢可塑性相对较弱,恢复难度较大。
二、脊髓损伤相关症状
运动障碍:根据脊髓损伤的节段不同,表现各异。颈段脊髓损伤可导致四肢瘫痪,其中高颈段(颈1-颈4)损伤会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困难;胸段脊髓损伤可引起双下肢截瘫;腰段脊髓损伤则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的运动障碍,如行走困难、肌力下降等。不同性别患者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的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因体力等因素恢复进度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可能相对更困难,因为其身体基础状况可能相对较差。
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丧失或减退,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例如胸段脊髓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感觉会出现障碍。年龄对脊髓损伤后感觉障碍的影响主要在于儿童脊髓损伤后感觉恢复的潜力相对较大,而老年患者感觉恢复相对较难。
二便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常出现排尿、排便的异常。表现为尿潴留,即膀胱内尿液不能自主排出,需要借助导尿等方式;或出现尿失禁,尿液不自主流出。排便方面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不同病史的患者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情况不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因为神经病变等因素影响,二便功能障碍恢复更困难。
中枢神经损伤的症状多样,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有所不同,一旦怀疑有中枢神经损伤,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