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症状表现,诊断评估需用专业工具并综合病史等,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性别和生活方式有影响,怀疑患病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评估,确诊后家长要营造支持环境配合干预治疗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定期复诊。
一、症状表现方面
1.活动过多:在学龄前儿童中表现为坐不住、跑来跑去、爬上爬下等;学龄期儿童则常表现为在课堂上小动作不断、离开座位、大声喧哗等,且难以安静地玩耍或参与休闲活动,这种活动过多是持续且无目的的,与年龄和所处环境不相称。例如,正常同龄儿童在课堂上能保持一定的安静听讲状态,而多动症儿童则很难做到。
2.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比如在听故事、做功课等活动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分心,经常丢三落四,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或生活中的物品等。例如,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多动症儿童可能很快就忘记,或者在完成过程中频繁被其他事情干扰而无法持续专注。
3.冲动任性:经常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难以等待。比如在排队时不能耐心等待,会突然插队;在交流时会打断别人的谈话等。
二、诊断评估方面
1.专业评估工具:常用的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ADHD-RS)等。这些量表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老师、家长等对儿童日常表现的观察来进行评分,通过量化的方式评估儿童是否存在多动症相关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例如,ADHD-RS量表包含多个项目,从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不同维度进行评分,根据总分来判断儿童是否可能患有多动症。
2.综合病史和发育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的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了解儿童在胎儿期、出生时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早产、难产等;在成长过程中的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神经发育相关疾病史等。同时,还会对儿童的智力、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估,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类似症状。比如,如果儿童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可能其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是由智力因素引起而非多动症。
三、年龄因素影响
1.学龄前儿童:此阶段多动症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更多体现在活动过度和冲动方面,如在幼儿园里难以遵守班级规则、与同伴相处时容易出现争抢等行为。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还不完善,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观察其日常行为模式与同龄儿童的差异。
2.学龄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在学校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来完成学习任务,此时儿童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如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同时在课堂和校园生活中的冲动任性行为也会对其社交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四、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
1.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多动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女孩,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不会患多动症。女孩的多动症表现可能相对更隐匿,更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等内在症状,而男孩可能更常出现明显的活动过多和冲动行为。
2.生活方式方面: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过度摄入含有添加剂等成分的食物等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多动症的发生风险或加重症状。例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等方面出现问题,与多动症的症状有一定关联。同时,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神经发育过程。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怀疑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心理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专业评估。在评估和诊断过程中,要如实向医生提供儿童的详细情况,包括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等。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耐心,避免因为孩子的多动症症状而过度批评指责孩子,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干预和治疗(如果需要的话)。对于已经确诊的多动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其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活动等,并且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复诊,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