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多动症患儿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需保持环境稳定有序、给予正向关注鼓励;帮助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要在学习上分解任务、创造专注条件,生活中培养自理能力、规律运动;要寻求专业帮助与干预,及时医疗评估干预、参与专业康复训练;还需关注患儿心理健康,疏导情绪、培养自信心,从多方面助力多动症患儿改善状况。
一、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1.保持环境稳定有序:多动症患儿往往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稳定有序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其情绪和行为的稳定。例如,固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睡觉、学习、玩耍等时间,让孩子逐渐形成规律的生活节奏,这对其注意力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有积极作用。可通过制作清晰的作息时间表并张贴在显眼位置,每天按照时间表进行活动,长期坚持帮助孩子适应并养成良好习惯。
2.给予正向关注与鼓励:家长要多关注患儿的积极行为,当孩子表现出专注、遵守规则等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如“你今天在写作业时坚持了20分钟没有分心,做得很棒”。这种正向的反馈能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增强其自信心,让孩子更愿意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免强化这些行为。
二、帮助建立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
1.学习方面
分解任务:由于多动症患儿可能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分心、缺乏持久性,对于学习任务可以进行分解。比如孩子要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可将其分解为确定主题、列提纲、写初稿、修改等步骤,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完成,让孩子感受到任务的可操作性,降低任务的难度感,有助于提高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创造专注学习的条件:为孩子打造一个安静、整洁且没有过多干扰的学习空间,减少如电视、玩具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可以为孩子准备专门的学习桌椅,保证合适的光线等,让孩子能在舒适的环境中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2.生活方面
培养自理能力:从简单的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生活自理事项入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例如,教孩子如何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将书本、文具等分类放置,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生活的有序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其注意力和计划性。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对多动症患儿有帮助,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户外运动,像跳绳、跑步、踢毽子等。运动可以释放孩子过剩的精力,改善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运动还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心理健康,促进大脑分泌有益的神经递质,提升情绪状态和认知功能。
三、寻求专业帮助与干预
1.医疗评估与干预: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医疗评估,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发育史等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心理治疗等。例如,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行为治疗,通过强化良好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来帮助患儿改善症状。
2.参与专业康复训练:可以带孩子参加专门针对多动症患儿的康复训练课程,如注意力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通常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设计和指导,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比如采用游戏化的训练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逐步提升相关能力。
四、关注患儿心理健康
1.疏导情绪:多动症患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因为自身症状受到一些挫折,从而产生沮丧、自卑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例如,当孩子因为作业完成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努力了,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下次会更好的”,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缓解其负面情绪。
2.培养自信心:通过鼓励孩子参与适合其能力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培养自信心。比如孩子擅长绘画,就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绘画比赛等,当孩子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时,其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整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