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活动受累肌腱时加剧,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肿胀(炎症致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压痛(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活动受限(疼痛和炎症致关节活动受限,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局部温度变化(炎症致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
疼痛:是肌腱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在活动受累肌腱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肱二头肌肌腱炎患者在屈肘、前臂旋后等动作时,肱二头肌肌腱部位会出现疼痛;跟腱炎患者在行走、跑步等涉及跟腱活动的情况下,跟腱部位会有疼痛感觉。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度时可能只是在特定活动时稍有不适,重度时则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发生肌腱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肢体活动;对于老年人,由于肌腱本身的退变等因素,肌腱炎引起的疼痛可能会更持久且恢复相对较慢。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从事的活动不同,可能导致肌腱炎发生部位有所不同,比如男性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时更易出现上肢或下肢肌腱炎,女性若从事需要重复性手部动作的工作,可能更易出现手部肌腱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使用某个部位肌腱的人群,如运动员、手工劳动者等,更容易出现肌腱炎疼痛症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因素,肌腱炎引起的疼痛可能更难控制,且恢复可能受影响。
肿胀:受累肌腱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以肩袖肌腱炎为例,肩关节周围可能会有肿胀表现,可通过观察皮肤外观是否有隆起、触摸感知局部组织是否增厚等方式发现。肿胀的原因主要是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增加。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肌腱炎肿胀时,由于其机体反应特点,可能肿胀程度相对较难准确判断,但可通过与正常肢体对比等方式察觉;老年人肌腱炎肿胀可能与整体机体代谢较慢等因素有关,肿胀消退相对较慢。不同性别在肿胀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穿着等因素对肿胀的察觉相对更敏感一些。生活方式中,长期重复劳损的人群肿胀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合并肌腱炎时,肿胀可能会因基础病的影响而加重。
压痛:在肌腱附着点或肌腱走行部位按压时会有明显压痛。比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桡骨茎突处按压会有显著压痛。压痛是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的。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压痛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因患儿不配合导致检查不准确,但仍可通过观察患儿反应等方式判断是否存在压痛;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可能有一定退化,对压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仍可作为判断肌腱炎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性别在压痛感受上无差异,生活方式中过度使用肌腱的人群压痛会更明显,有痛风等病史合并肌腱炎时,压痛可能会因尿酸结晶等因素影响而有不同表现。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患者会出现受累肌腱相关关节的活动受限。例如屈肌腱鞘炎患者,会出现手指屈伸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能无法正常完成握拳、伸指等动作。年龄较小的儿童活动受限可能表现为不愿使用患病肢体进行活动;老年人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动作会受到影响。不同性别活动受限的表现类似,但因从事的活动不同,恢复活动的需求程度有所差异。生活方式中,依赖受累肌腱进行日常活动的人群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影响更大,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合并肌腱炎时,活动受限可能会因神经系统因素而加重。
局部温度变化:部分肌腱炎患者受累部位会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通过触摸可感知局部温度较周围正常组织高。儿童肌腱炎时局部温度变化可能因儿童皮肤较薄等因素更容易察觉;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可能有一定减退,对局部温度变化的感知可能相对不那么敏锐,但仍可作为判断肌腱炎的一个参考指标。不同性别局部温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腱炎局部温度升高可能更明显,有感染性疾病合并肌腱炎时,局部温度升高可能会更显著且伴有其他感染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