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提供适宜休息环境与正确体位、采用非药物及药物方法镇痛、指导呼吸训练与血氧监测、保证营养均衡与大便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与胸廓畸形、关注心理状态并进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恢复,儿童与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护理要点。
一、休息与体位护理
1.休息环境:为肋骨骨折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的休息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放松,促进恢复。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
2.体位选择:急性期患者宜采取半卧位,这样可使膈肌下降,减轻肺部受压,改善呼吸功能,同时也能减轻骨折处的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疼痛或影响胸廓发育。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体位的舒适和正确,防止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导致压疮等问题。
二、疼痛护理
1.非药物镇痛方法:可采用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如听轻音乐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的安抚和陪伴尤为重要,温柔的言语和亲昵的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疼痛焦虑情绪。物理镇痛可使用局部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骨折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2.药物镇痛的原则: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镇痛方法,若疼痛较剧烈需使用药物镇痛时,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但要明确儿童患者需谨慎使用镇痛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镇痛方式。
三、呼吸功能护理
1.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有效咳嗽咳痰能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轻拍背部帮助排痰。呼吸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进行。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本身较弱,更要重视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和咳嗽咳痰练习可重复5~10次,每天3~4次。
2.血氧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若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吸氧等。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老年患者,更要加强血氧监测频率。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维生素促进身体代谢,钙能增强骨骼强度。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骨骼生长需求。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易于消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2.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防止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肋骨骨折处的疼痛,甚至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调整其饮食结构,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老年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来促进胃肠蠕动。
五、并发症预防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除了呼吸训练和有效排痰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对于长期卧床的肋骨骨折患者,还要协助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持胸廓稳定,避免加重骨折处疼痛和损伤。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保护皮肤。
2.胸廓畸形预防: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胸廓外形,防止出现胸廓畸形。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胸部受到外力撞击,指导患者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保持胸廓的正常形态。儿童患者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胸廓畸形的预防更为关键,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心理护理
1.情绪关注:肋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儿童患者可能因身体不适和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而哭闹不安,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心理安抚工作;老年患者可能因担心预后而情绪低落,要多给予鼓励和正面引导。
2.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折康复的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让患者了解通过积极配合护理和康复训练,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尤其是儿童患者,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强,更要让家长和患儿树立康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