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如LES压力降低、LES相关结构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如食管蠕动减慢、唾液分泌减少;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如长期吸烟饮酒、刺激性食物损伤;胃排空延迟,如糖尿病、胃肠动力药物使用不当等;还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老年人、妊娠女性、肥胖者、有食管或胆道疾病史等人群易患。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一)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
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结构。正常情况下,LES静息压为10-30mmHg,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时,如某些因素导致LES压力低于胃内压,就容易发生反流。例如,高脂肪饮食可使LES压力降低,这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证实,高脂肪食物会影响LES的正常功能,使得其抗反流的屏障作用减弱。此外,一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等也可引起LES压力降低,从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二)LES相关结构异常
食管裂孔疝是常见的导致LES结构异常的原因。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经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这会改变LES的正常解剖结构,削弱其抗反流功能。研究表明,约6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合并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破坏了LES与腹腔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使得LES抗反流的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食管的清除作用主要依靠食管蠕动和唾液的中和作用来清除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当食管蠕动减慢时,如老年人由于食管肌肉功能减退,食管蠕动功能下降,会导致反流物在食管内清除时间延长,增加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从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此外,唾液分泌减少也会影响食管的清除作用,例如一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能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得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几率。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食管黏膜屏障由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层组成,具有抵抗反流物损伤的作用。当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时,例如长期吸烟、饮酒等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以及酒精会损伤食管黏膜的上皮前和上皮层,破坏黏膜屏障。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因为吸烟会影响食管黏膜的血液供应和自身修复能力,使得黏膜对反流物的抵御能力下降。另外,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过酸、过辣的食物)也会损伤食管黏膜屏障,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四、胃排空延迟
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当胃内压力高于LES压力时,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常出现胃排空延迟的情况,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此外,一些胃肠动力药物的使用不当或者胃肠道本身的疾病(如幽门梗阻等)也会引起胃排空延迟,进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五、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老年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食管蠕动能力下降以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进一步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妊娠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和LES压力降低,从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几率。
(三)生活方式因素
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导致LES压力降低,使得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另外,长期弯腰、穿紧身衣等不良姿势也可能会增加腹内压,促进反流的发生。此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胃肠道的动力等功能,间接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四)病史因素
有食管手术史的患者,如胃底折叠术等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改变了食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增加。此外,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由于胆道疾病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激素分泌等,进而影响LES功能,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