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小孩怎么训练
为帮助多动症小孩,可从行为训练、认知行为训练、家庭环境调整三方面着手。行为训练包括专注力训练(如拼图)和感统训练(如跳绳、滑板);认知行为训练涵盖情绪管理训练(如讲故事、记录情绪)和社交技能训练(如小组活动);家庭环境调整需营造安静有序氛围并建立规律生活作息。
一、行为训练
1.专注力训练:可通过拼图游戏进行训练,选择适合儿童当前能力水平的拼图,让孩子专注于将拼图块准确拼接,每次训练时间可从10分钟左右开始,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拼图的复杂度应随孩子能力提升而增加,此训练能帮助多动症小孩集中注意力,因为在拼图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图案、形状等信息来完成拼接任务,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可选择不同片数的拼图,例如3-5岁小孩可从10-20片的拼图开始,5岁以上小孩可逐渐增加到30片以上。
2.感统训练:跳绳是常见的感统训练项目,让小孩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跳绳练习,如开始时每次跳10-15下,逐渐增加到每次跳30-50下。跳绳过程中需要小孩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包括手臂的摆动、腿部的跳跃以及身体的平衡控制等,对于有平衡感失调问题的多动症小孩有较好的训练效果。另外,滑板运动也是感统训练的一种方式,让小孩趴在滑板上,由家长协助推动或让小孩自己控制滑板在室内或室外合适的场地滑行,每次训练15-20分钟,通过滑板运动可以刺激小孩的前庭觉,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同年龄的小孩在进行滑板运动时需要注意安全,家长应在旁边密切监护,确保小孩不会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
二、认知行为训练
1.情绪管理训练:家长可以通过给小孩讲情绪管理的故事,让小孩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和应对方式。例如,给小孩讲关于生气时如何冷静下来的故事,然后引导小孩在自己出现情绪波动时尝试自我调节,如深呼吸等方法。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孩,可以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每天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情绪状态,然后和家长一起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多动症小孩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同年龄的小孩在情绪管理训练中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小孩可能更适合通过故事和简单的互动游戏来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而年龄稍大的小孩可以逐步引入更复杂的自我记录和分析方法。
2.社交技能训练:组织小孩参与小组活动,如儿童兴趣小组,让小孩在小组中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小孩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包括如何分享玩具、如何倾听他人说话等。例如,在小组绘画活动中,鼓励小孩互相交流自己的绘画想法,互相帮助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对于社交技能较差的多动症小孩,家长可以在活动前提前给小孩讲解社交礼仪和交往技巧,活动过程中在旁边观察并适时给予引导,不同年龄的小孩在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小组活动内容和引导方式需要根据小孩的实际社交能力进行调整,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小孩能够在小组活动中逐步提高社交技能。
三、家庭环境调整
1.营造安静有序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噪音和干扰因素,例如在小孩进行学习或休息时,将电视音量调低,避免频繁的人员走动和大声喧哗。同时,为小孩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物品摆放要整齐,让小孩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活动,这样有助于多动症小孩集中注意力和稳定情绪。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家庭环境的营造需要考虑到小孩的年龄特点,如年龄较小的小孩可能需要更简单明了的物品摆放和安静的环境来减少他们的注意力分散,而年龄稍大的小孩可以适当参与到家庭环境的整理中,培养他们的秩序感。
2.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小孩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用餐时间和学习娱乐时间等。例如,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9点左右睡觉,三餐时间相对固定,学习和娱乐时间也有明确的安排。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调节小孩的生物钟,使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改善多动症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的小孩作息时间的安排有所不同,家长需要根据小孩的年龄特点进行合理调整,比如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每天需要保证12-14小时的睡眠,而学龄儿童每天需要9-11小时的睡眠,家长要确保小孩的作息时间符合其年龄阶段的睡眠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