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真菌性阴道炎
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因素包括阴道pH值改变(如经期、频繁冲洗)、雌激素水平变化(妊娠升高、绝经降低)及阴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外伤、手术等物理刺激);生活方式因素有卫生习惯不良、饮食不均衡(高糖高脂)、过度劳累和熬夜;医疗因素涉及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医疗操作消毒不严格;特殊人群因素方面,孕妇因激素变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都易患该病,不同人群患病后需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一、生理因素
1.阴道pH值改变:女性阴道正常pH值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有助于抑制有害菌生长。当某些因素导致阴道pH值升高,酸性环境改变,如月经期血液流出、频繁阴道冲洗等,真菌便更容易在阴道内生长繁殖。月经期血液呈碱性,会中和阴道的酸性环境,削弱其自净能力,真菌就有了可乘之机。而过度使用清洁产品冲洗阴道,可能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增加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2.雌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能使糖原在阴道上皮细胞内沉积,糖原在阴道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使得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有利于真菌生长。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受真菌侵袭。
3.阴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外伤、手术、频繁性生活等物理刺激可损伤阴道黏膜,破坏其完整性,使真菌更容易侵入。如分娩时会阴侧切或撕裂伤,若护理不当,就为真菌入侵创造了条件。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卫生习惯不良:不注意外阴清洁,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为真菌滋生提供适宜环境。长期使用不透气的护垫或紧身化纤内裤,会导致外阴局部透气性差,温度升高,有利于真菌生长。部分女性不勤换内裤,给真菌生存提供了机会。如有些女性夏季因天气炎热,穿着紧身牛仔裤和化纤内裤,又不及时更换,就容易引发真菌性阴道炎。
2.饮食不均衡: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可能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血糖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多,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3.过度劳累和熬夜:身体长期处于过度劳累和熬夜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对真菌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容易诱发真菌性阴道炎。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使得身体抵抗力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三、医疗因素
1.抗生素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正常菌群生长,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能维持阴道的健康环境,抑制真菌生长。使用抗生素后,有益菌被大量杀灭,真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如有的患者因呼吸道感染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结果引发了真菌性阴道炎。
2.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使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例如,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医疗操作:妇科检查、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医疗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可能将真菌带入阴道,从而引起感染。如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术后发生真菌性阴道炎的风险较高。
四、特殊人群因素
1.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环境改变,如前所述的雌激素升高导致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增加等,使得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孕妇患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如引起胎膜早破、早产等。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产检,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会为真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易于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查白带常规,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3.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受真菌侵袭。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黏膜的抵抗力。此外,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