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半月板损伤是其受外力撕裂等损伤情况,成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弹响和交锁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半月板损伤的成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会发生退变,弹性和韧性下降,更易损伤。例如,中老年人半月板本身的组织结构已不如年轻人坚韧,在日常活动中如膝关节扭转等动作就可能引发损伤。儿童和青少年半月板损伤多与运动创伤等有关,比如剧烈运动时膝关节的扭转、旋转等动作。
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像运动员(足球、篮球运动员等),由于膝关节频繁的屈伸、扭转等动作,半月板承受的应力较大,容易发生损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膝关节活动频繁的人群,半月板损伤风险也较高。此外,长期蹲位工作的人,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半月板长期受到挤压,也易出现损伤。
病史因素:有膝关节既往损伤史的人,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增加。比如曾有过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后续活动中半月板更容易受到异常应力而损伤。
二、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当时可能有撕裂感,随后膝关节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在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例如,上下楼梯时患侧膝关节疼痛明显,坐下站起时也会感到疼痛。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可能很快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半月板损伤后引起膝关节内出血、渗出等,导致关节腔积液,从而出现肿胀表现。
弹响和交锁:部分患者在活动膝关节时可听到弹响,有时还会出现膝关节交锁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活动一下膝关节才能恢复。比如走路时突然感觉膝关节像被卡住一样,不能继续活动。
三、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麦氏征、研磨试验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膝极度屈曲,小腿内收内旋,然后伸直膝关节,若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听到或感觉到弹响和疼痛;研磨试验则是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若引起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
影像学检查: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程度等情况,如半月板是否有撕裂、撕裂的形态等。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但对半月板损伤本身诊断价值有限。
四、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局部冷敷,在损伤初期(一般24-48小时内)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以限制膝关节活动,促进损伤半月板的修复;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年轻患者中损伤较轻、症状不严重且对膝关节功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但需要定期复查MRI观察损伤修复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损伤严重的半月板,如半月板撕裂较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修整术、半月板缝合术等。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损伤半月板有血运的部位,尽量保留半月板组织,以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半月板修整术则是对损伤严重无法缝合的半月板进行部分切除等处理。手术治疗的预后与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
五、特殊人群半月板损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半月板损伤多与运动创伤有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半月板损伤后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在诊断时要准确评估损伤情况,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能通过休息、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则尽量不采用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儿童膝关节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加强对儿童运动的指导,避免剧烈、不合理的运动导致半月板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往往合并有膝关节的退变等情况,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休息的方式和时间,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物理治疗等时要注意安全。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康复要缓慢进行,因为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女性:女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一些女性喜欢穿高跟鞋,这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增加半月板损伤风险。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心理因素,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