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DXA是诊断骨质疏松金标准,可测多部位骨密度及判断是否骨质疏松,QCT对松质骨骨密度评估有优势;实验室检查包含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等,各指标有不同意义;X线检查有椎体X线检查可初步筛查椎体骨质疏松情况,四肢骨X线检查辅助评估四肢骨骨质疏松情况。
一、骨密度检查
1.双能X线吸收法(DXA):
原理:利用双能X线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不同,骨组织对X线的吸收量可用于计算骨密度。
意义: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它可以精确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通过骨密度T值来判断是否骨质疏松,T值≤-2.5为骨质疏松。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骨密度T值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年轻女性正常T值范围相对较宽,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密度T值下降的风险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会影响骨密度,在骨密度检查时需了解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因为它们会干扰骨密度的评估。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化。
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原理: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测定骨密度,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松质骨的骨密度。
意义:对于评估椎体等部位的松质骨骨密度有优势,尤其在一些特殊人群,如怀疑有椎体骨折但DXA检查有困难的患者,QCT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密度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对松质骨骨密度的关注重点不同,老年人群松质骨骨质疏松相对更常见,生活方式中久坐等不利于松质骨健康的因素需要在检查时考虑,有椎体相关病史的人群通过QCT检查能更精准了解松质骨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血钙:大多数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钙水平正常,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旁亢患者血钙升高,而骨软化症患者血钙降低。不同年龄人群血钙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和青少年血钙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女性在绝经前后血钙情况也可能有变化,生活方式中钙摄入不足会影响血钙水平,有甲状旁腺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血钙检查意义更大。
血磷: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磷一般正常,肾性骨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血磷升高,骨软化症患者血磷降低。年龄对血磷正常范围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对血磷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中磷摄入情况会影响血磷,有肾脏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血磷检查重要性增加。
碱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骨转换增加的患者碱性磷酸酶可能升高,女性绝经后骨转换增加时碱性磷酸酶常升高,老年男性也可能因骨代谢变化出现碱性磷酸酶改变,生活方式中运动等可能影响骨形成从而影响碱性磷酸酶水平,有骨代谢疾病病史的人群碱性磷酸酶检查有参考价值。
2.骨钙素:
原理:骨钙素是骨形成的标志物,由成骨细胞分泌。
意义:血清骨钙素水平可以反映骨形成状况,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可能有变化。不同年龄人群骨钙素正常范围不同,女性绝经后骨钙素变化更明显,生活方式中钙、维生素D摄入情况会影响骨钙素水平,有骨形成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骨钙素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
3.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
CTX:是骨吸收的标志物,反映骨吸收状况。
NTX:也是骨吸收的标志物,与CTX类似。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尤其是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患者,CTX和NTX水平升高。年龄增长会影响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女性绝经后骨吸收增加,CTX和NTX可能升高,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会促进骨吸收从而影响这两个指标水平,有骨吸收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这两个指标检查有重要意义。
三、X线检查
1.椎体X线检查:
原理:通过X线观察椎体形态,骨质疏松患者椎体X线可表现为椎体密度减低、椎体变形等。
意义:可以初步筛查椎体骨质疏松情况,对于有腰背疼痛等症状怀疑椎体骨质疏松的患者,X线检查能发现椎体压缩骨折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椎体X线表现不同,老年人椎体更容易出现退变和骨质疏松相关改变,生活方式中长期伏案等可能增加椎体病变风险,有椎体外伤等病史的人群X线检查能了解椎体恢复等情况。
2.四肢骨X线检查:
原理:观察四肢骨的骨密度等情况,骨质疏松患者四肢骨X线可显示骨皮质变薄等。
意义:辅助评估四肢骨骨质疏松情况,对于怀疑四肢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四肢骨X线检查有一定价值。年龄增长四肢骨骨密度下降,女性和男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四肢骨X线表现不同,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会影响四肢骨骨密度从而在X线有体现,有四肢骨相关病史的人群X线检查能了解骨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