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惊厥症状有什么
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收缩伴意识障碍。发作时全身性惊厥有意识丧失、肢体和眼部表现,局限性惊厥为局部肌肉抽搐且意识多清;发作后有嗜睡、乏力、头痛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病因和惊厥表现有特点,婴儿期常见高热惊厥等且表现不典型,幼儿期高热惊厥等常见且表现较典型,学龄前期与癫痫等相关且表现较规律。紧急处理需将患儿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记录发作时间,注意特殊人群及避免错误处理。
一、惊厥的定义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肌肉群突发的不自主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二、惊厥的症状表现
(一)发作时症状
1.全身性惊厥
意识丧失:患儿突然神志不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例如,正在玩耍的小孩突然目光呆滞,叫其名字没有回应。
肢体表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之后可能转为阵挛性抽搐。表现为四肢伸直、抽动,可伴有牙关紧闭,有的小孩会出现口吐白沫的情况,这是因为肌肉抽搐导致呼吸不畅,唾液分泌增多且不能正常吞咽所致。一般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眼部表现: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这是由于脑部异常放电影响了眼部神经肌肉的控制。
2.局限性惊厥
多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肌肉抽搐,如一侧面部肌肉、口角、手指或脚趾等部位的抽动,意识多清楚。例如,仅一侧的嘴角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而患儿其他部位意识正常,能感知周围环境,但无法控制局部肌肉的抽动。
(二)发作后的表现
1.嗜睡:惊厥停止后,患儿可能会进入嗜睡状态,精神状态较差,睡眠时间较平时延长。这是因为惊厥发作时脑部神经元大量放电,消耗了能量,需要通过睡眠来恢复。
2.乏力:患儿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减少,不愿进行日常的玩耍等活动。这是由于惊厥发作过程中身体的能量消耗以及肌肉的过度运动导致的。
3.头痛:部分患儿在惊厥后可能会诉说头痛,这是因为脑部在惊厥发作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导致颅内压短暂变化或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三、不同年龄阶段惊厥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婴儿期(0-1岁)
1.病因特点
常见病因有高热惊厥、低钙血症等。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容易因感染等原因出现高热,从而引发惊厥;同时,婴儿生长发育快,对钙的需求相对较多,如果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障碍,可出现低钙惊厥。
2.惊厥表现特点
发作形式多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轻微的面部肌肉抽动、眼球震颤等,容易被忽视。例如,仅表现为口角的轻微抽动,家长可能未及时察觉是惊厥发作。
(二)幼儿期(1-3岁)
1.病因特点
高热惊厥仍然较为常见,此外还可能与颅内感染等有关。此阶段幼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但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而出现发热,进而引发惊厥;如果发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等,也会导致惊厥发作。
2.惊厥表现特点
惊厥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的较为明显的抽搐,但相对婴儿期会更典型一些,意识丧失较为明显。例如,全身肌肉强烈抽搐,意识完全丧失。
(三)学龄前期(3-6岁)
1.病因特点
除了高热惊厥外,还可能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果有癫痫家族史,或者脑部曾经有过损伤等情况,更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癫痫导致的惊厥发作。
2.惊厥表现特点
惊厥发作表现相对较规律,可根据癫痫的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如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等,意识障碍程度也因癫痫类型而异。
四、惊厥的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针对家长等照顾者)
(一)紧急处理
1.将患儿侧卧:当小孩发生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侧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例如,让患儿侧躺在平整的地方,头部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儿的衣领等束缚颈部的衣物,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等,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口腔内有异物,可用手指包裹纱布等轻轻清除,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3.记录发作时间:尽量记录惊厥发作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这对医生判断病情有重要帮助。
(二)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婴儿、有基础疾病患儿等)
对于婴儿,在惊厥发作时更要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等情况,因为婴儿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善,惊厥可能对其影响更大。如果婴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惊厥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更加谨慎处理。
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儿,家长要更加熟悉惊厥发作的特点,在惊厥发作时能更迅速正确地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送医。
2.避免错误处理
不要强行按压患儿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因为患儿在惊厥时肢体是不自主抽搐的,强行按压可能会导致骨骼、关节的损伤。也不要向患儿口中塞东西,如勺子等,以免引起窒息或损伤口腔、牙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