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与天花在病原体、临床症状、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措施、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病原体上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天花由天花病毒导致;临床症状水痘有向心性分布皮疹等特点,天花起病急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特征性皮疹;传播途径水痘主要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等;流行病学特点水痘全球均有发病冬春多见儿童易患,天花曾广泛流行现已消灭;预防措施水痘靠接种疫苗等,天花曾靠接种牛痘疫苗现无流行;诊断鉴别靠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水痘对症治疗,天花曾支持对症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患水痘需密切观察,孕妇患水痘可能影响胎儿,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水痘病情重。
1.病原体方面: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天花则是由天花病毒导致,这两种病毒完全不同,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
2.临床症状表现:
水痘:初期症状通常有低热、不适、食欲减退等,之后会出现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疱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1-2天内疱液从透明变为混浊,然后结痂。皮疹分批出现,在病程中,丘疹、疱疹、结痂可同时存在。
天花:起病急,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疲乏、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3-5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前臂、手和小腿,以后向躯干发展,皮疹初为红色斑疹,1-2天后变为丘疹,2-3天后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直径约3-6mm,周围有明显红晕,疱疹质地坚硬,可Feellikeabutton,1周左右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俗称“麻点”。
3.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
4.流行病学特点:
水痘:在全球均有发病,冬春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儿童多见,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病率大大降低。
天花:曾经在全球广泛流行,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后,天花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5.预防措施:
水痘: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对于接触过水痘患者的易感儿童,可在接触后3天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天花:由于天花已被消灭,目前没有天花的预防接种,但在历史上,接种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
水痘与天花的诊断鉴别
1.临床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是否接触过相应患者、接种疫苗情况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来初步诊断。比如水痘的向心性分布皮疹,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皮疹等特点,天花的全身中毒症状及特征性皮疹等表现可作为初步临床诊断线索,但最终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
水痘:可进行病毒分离,从疱疹液中分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确诊;也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协助诊断;还可通过PCR技术检测患者标本中的病毒核酸来辅助诊断。
天花:病毒分离是确诊的重要方法,从患者水疱液、痂皮或黏膜刮取物中分离天花病毒;血清学检测方面,可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及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PCR技术也可用于检测天花病毒核酸。
水痘与天花的治疗原则
1.水痘: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瘙痒明显者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水痘重症患者等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使用时需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儿童使用要注意年龄等因素影响。
2.天花:由于天花已消灭,目前无天花患者的治疗相关常规临床情况,但在历史上,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严格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儿童:
水痘:儿童是水痘高发人群,儿童感染水痘后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可能出现并发症风险更高,如肺炎、脑炎等。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穿宽松衣物,避免儿童搔抓皮疹导致感染加重。
天花:已无天花流行,儿童不存在天花感染情况,但需知道天花曾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2.孕妇:
水痘: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所以孕妇若感染水痘需及时就医评估胎儿情况。
天花:无相关情况。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水痘: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重,易发展为重症水痘,需更积极的监测和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要谨慎评估。
天花:无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