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带肌腱炎是肩部常见疾病,常见病因有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肩部急性损伤未妥善修复、年龄增长致肌腱退变等。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与制动(让肩关节充分休息、用三角巾制动等)、物理治疗(早期冷敷、后期热敷、超声波治疗等)、康复锻炼(肩部钟摆运动、肩部外展训练等)。药物干预原则是先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患者需综合多方面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一、旋转带肌腱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旋转带肌腱炎是肩部常见疾病,主要是指肩关节周围的旋转带肌腱发生炎症反应。其常见病因包括: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运动员反复进行肩部外展、上举动作,或经常从事需要频繁肩部活动的工作人群;肩部急性损伤未得到妥善修复;随着年龄增长,肌腱发生退变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比如长期伏案且肩部姿势不良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旋转带肌腱炎,中老年人群因肌腱退变因素风险也较高。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患有旋转带肌腱炎的患者,首先要让肩关节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例如,减少引起肩部疼痛的活动,如避免长时间提重物、避免过度的肩部旋转动作等。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需要调整工作方式,让肩部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可以使用三角巾等对肩部进行适当制动,限制肩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促进炎症部位的修复。制动时间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轻度炎症可能制动1-2周,较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要注意制动期间也需进行适当的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等轻微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二)物理治疗
冷敷:在炎症早期,通常是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不过,对于有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的人群,要注意冷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
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肩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但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特别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有助于缓解旋转带肌腱炎的症状。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治疗参数。
(三)康复锻炼
肩部钟摆运动:患者弯腰,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摆动,像钟摆一样,每个方向摆动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运动可以在疼痛允许范围内进行,有助于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
肩部外展训练: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将患侧手臂缓慢外展,尽量达到无痛的最大范围,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进行该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缓慢、平稳,避免突然用力加重损伤。对于有肩部严重疼痛、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制定。
三、药物干预的原则
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在使用上需谨慎。一般首先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存在禁忌情况无法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再考虑其他替代方案。但要注意不同药物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格外谨慎,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不过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决定,患者不能自行随意用药。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患旋转带肌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多与创伤等因素有关。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肩部,家长要监督儿童减少剧烈的肩部活动。在康复锻炼时,要选择轻柔、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如简单的肩部轻柔摆动等,且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恰当的运动加重损伤。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因肌腱退变等因素患病。在康复锻炼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加重。在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要考虑老年人的皮肤敏感度、血液循环情况等,如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关注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情况,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生活中可能因特殊的肩部姿势或活动等因素患病。例如长期背包等导致肩部受力不均衡。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日常的肩部使用习惯,如选择合适的背包,避免单侧肩部过度负重。同时,女性患者在关注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
总之,患有旋转带肌腱炎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采取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多方面措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等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