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源于颈部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发病与神经解剖、肌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疼痛特点及伴随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需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鉴别,治疗分非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儿童少发但需防不良姿势,成年人高发需改生活方式,老年人退变易发需注意治疗安全与颈部保暖。
一、颈源性头痛的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源于颈部的头痛,主要是由于颈部的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所引发。它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疼痛通常起始于颈部,然后可向头部放射。
二、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解剖因素
颈部的肌肉、关节、椎间盘等结构与支配头部的神经有着密切的解剖关系。例如,颈神经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从而引发头痛。颈椎的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结构发生病变时,可能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进而将异常信号传导至头部,引起头痛症状。
(二)肌肉因素
颈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睡眠姿势等,会导致肌肉痉挛。紧张痉挛的肌肉会压迫颈部的血管和神经,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从而诱发颈源性头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部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出现颈源性头痛。
三、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特点
疼痛部位多起始于颈部枕部、顶部或颞部,可向头部一侧或两侧放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酸痛等。疼痛程度不等,有的患者疼痛较轻,可忍受;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的发作时间不定,可能间歇性发作,也可能持续存在。
(二)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颈部的不适感,如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例如,当颈椎病变较为严重时,除了头痛,还可能因椎动脉受到影响而出现头晕症状。
四、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发作情况,包括头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性质、发作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同时,了解患者颈部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颈部外伤、颈椎病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期有颈部不良姿势,是否曾经有过颈部扭伤等。
(二)体格检查
对颈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检查颈部肌肉是否有压痛、紧张,颈椎的活动范围是否正常,是否有颈椎的畸形等。例如,检查颈部肌肉时,用手指按压颈部不同部位的肌肉,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检查颈椎活动范围时,让患者做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等动作,评估活动是否受限。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颈椎的骨骼结构,如是否有骨质增生、颈椎间隙变窄等情况。通过X线片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颈椎形态改变,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对于发现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可明确是否有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以及突出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3.MRI检查:对颈部的软组织,如椎间盘、神经、脊髓等显示更为清晰。能发现是否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颈部软组织是否有病变等情况,是诊断颈源性头痛较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五、颈源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一)偏头痛
偏头痛的疼痛特点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与颈源性头痛不同,偏头痛的疼痛起始部位多不在颈部,且一般没有颈部的阳性体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二)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通常为双侧头部的紧箍样疼痛,疼痛程度多为轻至中度。其发病与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颈部肌肉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颈源性头痛与颈部的病变密切相关,颈部检查可能有阳性发现。
六、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适用于因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的颈源性头痛患者,但牵引的力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颈椎间隙较窄的患者,牵引力度不宜过大。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因手法不当加重病情。比如,对于颈部肌肉严重痉挛的患者,轻柔的按摩可能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颈部及头部的相关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需要由正规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2.康复训练
进行颈部的康复训练,如颈部的伸展、旋转等运动,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例如,指导患者进行颈部的缓慢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运动,每次运动保持适当的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二)药物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例如,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
七、不同人群颈源性头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颈源性头痛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长期不良的姿势,如长期低头看电子设备等,也可能引发。儿童发生颈源性头痛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颈部的情况,避免让儿童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发现颈部不适或头痛,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尽量采用非药物的方法进行干预,如指导儿童进行简单的颈部放松运动等。
(二)成年人
成年人是颈源性头痛的高发人群,与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成年人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定时活动颈部,避免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出现颈源性头痛,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等。
(三)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颈椎的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发生颈源性头痛。老年人在进行治疗时,要更加注意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例如,在进行牵引治疗时,要严格控制牵引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颈部损伤。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颈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