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有多种症状表现,腹痛是主要表现且有特点及影响因素,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或休克等其他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RP及血常规有相应变化特点及受不同因素影响;影像学检查里腹部B超可初步筛查,CT是诊断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且不同人群有不同需考虑的情况。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表现通常是突发的剧烈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约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往往在进食后加重。
2.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成年患者腹痛症状相对典型,而儿童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长期饮酒、有胆道疾病病史等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更明显,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胰腺损伤的风险,导致腹痛程度较重或发作更频繁。
(二)恶心、呕吐
1.表现:多数患者在腹痛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
2.相关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能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突出,因为其胃肠道功能本就相对脆弱,胰腺炎症刺激更容易引发胃肠道反应。
(三)发热
1.特点: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如病情较重或合并感染时,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一般在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发热。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性发热的风险可能更高。有胆道感染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感染隐患,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更容易出现高热等严重发热情况,因为基础感染病灶可能与胰腺炎症相互影响,加重全身炎症反应。
(四)低血压或休克
1.表现:病情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或者并发了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功能可能存在一定衰退,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预后相对更差。需要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相关情况。
(五)其他表现
1.黄疸:当胰腺炎症累及胆道,引起胆道梗阻时,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种情况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较为常见,约10%-20%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黄疸。
2.腹部体征: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体征相对较轻,可有上腹部轻压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甚至可出现Grey-Turner征(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瘀斑)或Cullen征(脐周皮肤出现蓝色改变),提示腹腔内有出血等严重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表现
(一)血清淀粉酶
1.变化特点: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急性胰腺炎。但要注意,血清淀粉酶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2.年龄差异:儿童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幅度和速度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要考虑儿童可能存在的其他导致淀粉酶升高的因素,如腮腺炎等疾病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需注意鉴别。
(二)血清脂肪酶
1.变化特点: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特异性相对较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也较高。当血清脂肪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时,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血清脂肪酶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在不同性别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对血清脂肪酶检测结果的干扰。例如,女性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妇科疾病等,可能需要更谨慎地分析血清脂肪酶升高的意义。
(三)C反应蛋白(CRP)
1.变化特点:CRP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150mg/L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它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本身体内炎症状态可能较高,CRP基础水平可能相对偏高,在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生活方式因素对CRP检测结果的影响。
(四)血常规
1.表现: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可超过16×10/L,同时伴有核左移现象。
2.病史影响:有感染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明显,白细胞升高的幅度可能更大,因为其机体本身处于感染-炎症的应激状态,在胰腺炎症刺激下,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导致白细胞等指标显著变化。
三、影像学检查表现
(一)腹部B超
1.表现:腹部B超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回声不均匀等情况,还能观察胆道系统有无结石、梗阻等情况。但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B超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或者仅能发现胰腺轻度肿大等非特异性改变。
2.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进行腹部B超时,要注意其腹腔内器官的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操作时需要更加轻柔准确,同时对于发现的胰腺等器官的异常情况,要结合儿童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疾病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二)CT检查
1.表现: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轻症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密度基本正常;重症急性胰腺炎CT可见胰腺明显肿大,胰腺实质密度不均匀,可出现胰周渗出、坏死等改变,还可显示有无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因为CT检查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后谨慎选择检查方案。同时,老年患者的胰腺等器官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性退变,在解读CT结果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